秋冬易眩暈、頭痛!醫師教這樣緩解症狀,遠離頭暈、耳鳴、嘔吐噁心

秋冬易眩暈、頭痛!醫師教這樣緩解症狀,遠離頭暈、耳鳴、嘔吐噁心

舉世聞名的印象派大師梵谷的畫作中,「星空」以一圈一圈的作畫方式繪製而成,其創作的背景,可從梵谷寫給弟弟的書信中曾提到,感覺看見的事物一直在變換,就連寧靜的夜空彷彿也變得不平靜。後人推測梵谷以眩暈視角創作出「星空」,是在訴說發病時的景象。這也幫助我們了解一般眩暈病人內心世界所見的感覺。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心血管易過度收縮,且病毒盛行,以致頭暈眩暈症狀也更容易發作,但若非眩暈患者恐怕難以想像及了解眩暈發作時世界顛倒或是頭暈目眩的痛苦。

 

常見眩暈症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不一,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是由於頭部快速變換位置,如床上平躺、翻身、抬頭、彎腰,而產生約數秒到1分鐘的頭昏眼花。

 

眩暈出現噁心嘔吐、頭痛耳鳴,必須緊急送醫治療

 

嚴重眩暈則不僅是暈,還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發作時會感到難以站立,也可能出現猶如玩旋轉咖啡杯一直無法停止的恐怖感覺,常伴隨噁心嘔吐、頭痛耳鳴,使患者生活在極度恐慌中,甚至必須緊急送醫治療,一般採取打針、打點滴,症狀很快就能解除。

 

臨床上除了年長者可能因內耳生理功能自然退化因素外,李宏信說明,眩暈症主要是內耳淋巴液積水所造成,原因在於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過多而沉澱,導致阻塞進而血流不暢通。

 

 

現代人常因工作要求效率高,業績壓力大,加上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等,造成眩暈發生

 

一旦拖延未積極正視病情及治療,容易耽誤發病後的黃金治療期,當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暢,嚴重恐造成組織缺血而壞死,治療上更困難棘手,日後眩暈復發頻率也會增高,更造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內耳疾病引起的眩暈症,通常是掌管平衡感和方向感的前庭及三半規管等出了問題,當眩暈症狀發作時,建議先坐下或躺下閉眼休息,盡量避免頭部轉動,並減少周遭環境的聲光刺激,以減緩不適症狀。

 

當眩暈症狀發生後,應及時就醫檢查並耐心且持續的接受藥物治療至少3個月,內耳循環功能才逐漸獲得改善。

 

 

關於眩暈症的治療方式,李宏信表示,急性發作期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的鹽分和水分,主要作用是降低內耳壓力。

 

待病情穩定後,會再增加血液循環藥物,抑制血管過度收縮、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充足養分及氧氣,提供內耳神經及生理功能恢復。

 

長期治療方面則須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增加滲透作用等藥物為主,耐心治療就能逐漸改善眩暈狀況,雖然可考慮以手術方式治療,任何的手術都存在風險,且常有復發可能,因此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應謹慎評估很重要。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放鬆心情、規律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是減少眩暈復發的關鍵,此外,飲食方面宜少油鹽、糖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菸酒及過量咖啡,唯有從生活、飲食和藥物三管齊下,才能大幅降低眩暈找上門。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