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走路姿勢不對,長期累積將產生病痛,但如果只針對疼痛局部治療,繼續用錯誤的方式走路,不僅疼痛不可能痊癒,療效也可能大打折扣。專精運動醫學的復健科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歸納出5種最常見的不良步態。
5種不良步態損害健康
不良步態 1 活屍走路型
動晰物理治療所足部專科物理治療師鄭融分析,有一種很常見的不良步態,是從足弓下沉開始,由下而上從足部、足踝、膝蓋、髖關節、骨盆、脊椎,身體為了適應並且省力,上述關節紛紛內旋、鎖死,環環相扣的排列異常進而導致關節病變和軟組織傷害,一開始不會痛,但遲早都會不舒服,只是哪個環節先開始痛的差別而已。
這種一連串關節內旋和鎖死的步態,鄭融說,類似於電影裡活屍走路的樣子,基本特徵就是拖著腳,支撐腳著地時的膝蓋會過度挺直,所以身體會震一下。功能性扁平足、長時間站姿工作者、運動量過少下肢肌肉無力、腰部無力、長時間負重等這些人身上都很容易看到。
這個常見的問題根源, 是亞洲盛行率超過3成的功能性扁平足。鄭融解釋,功能性扁平足的人,腳掌懸空時足弓高度是正常的,但走路過程中腳掌只要完全踩地,足弓就會過度塌下去,有些人甚至會完全扁平。赤足的結構是適合走在能被腳塑形的地面,例如沙地或泥土地,當現代生活型態改變,人從小赤腳踩在硬地面,腳沒辦法改變地面,地面就改變了腳底,而造成足弓的過度塌陷。
正常走路的鞋子磨損,是鞋跟外側輕微磨損,左右程度一致。如果發現鞋子磨損是在中間或內側就是不正常的,表示身體的代償機制已經開始無法撐住足弓,走路時足弓已經垮進來,才會磨到中間或內側,嚴重時鞋子內側面甚至會出現褶痕。
當足弓被身體重量壓扁,一連串問題就發生了。鄭融指出,不穿高跟鞋的人足部也可能拇指外翻、足底筋膜炎,腳掌骨因為神經和軟組織受壓迫而疼痛,足弓骨頭下沉帶來慢性扭傷和關節炎。小腿後側的肌肉因為長期用力穩住腳板,也會出現脛後肌肌腱炎、阿基里斯腱炎,腳踝內側及小腿內側又疼又痠,這在青少年時期就會出現。
來到膝關節,鄭融說,當足弓塌陷,會帶動膝關節和大腿骨往內轉,半月軟骨和十字韌帶被旋緊,造成慢性撕裂和磨損,可能40∼50歲關節就開始不穩定,也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膝蓋前方小小的髕骨,也會因為下肢骨內旋,偏離正常的滑動路徑而加速磨損。
大腿骨內轉除了增加髖關節磨損,還會讓大腿外側肌肉過度緊繃、骨盆前傾,進而導致屁股痛(薦髂關節炎)和坐骨神經痛,並衍生凸肚、凹腰、伸長脖子等姿勢,腹肌更無力,背肌更緊繃,加速脊椎退化和背痛的發生。
不良步態 2 無精打采低頭型
除了上述類型, 壢新醫院聯新運動醫學科主任林頌凱也指出,還有一種常見的走路類型就是一邊走路、一邊低頭看手機,無精打采的樣子。這些人都有駝背的問題,脊椎是彎的,腹部不用力,走路時膝蓋只抬高一點點,拖著腳走路。由於核心肌群無力,頭部前傾增加頸椎的壓力,加上腰椎的支持也不夠,很容易長骨刺、腰痠背痛。走路拖著腳,這會讓小腿更加緊繃,也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
不良步態 3 踮腳尖急驚風型
再者就是通勤時間最常見的上班族急急忙忙的走路。林頌凱說,這些人因為趕時間,走路速度快,身體微前傾,表情嚴肅,全身緊繃。因為身體重心往前,走路時重心往前腳掌移動,腳尖著地的比例變多,這會讓膝蓋受力加重,可能發生膝蓋疼痛,骨盆前傾也會引起脊椎錯誤排列,導致肩頸痠痛和腰痠背痛。
不良步態 4 搖擺逛夜市型
中老年人或男性穿著拖鞋走路時,容易出現一種步伐開開,搖搖擺擺,腳在地上磨的步態。林頌凱分析,這種走法通常都是把肚子挺出來,腰椎凹進去,這會造成腰椎壓力,加速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的問題。身體左右搖晃,表示核心肌群的穩定性相對不夠,這也對脊椎不利,而且因為拖著腳走,膝蓋的壓力也比較大。
不良步態 5 鴨子走路型
年長者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內轉且過度伸直,出現假性的O型腿,走路時腳開開的,像鴨子一樣,但腳尖是往前,走不快、走不穩,也無法走太久。這些人膝蓋退化變形,重量集中在膝蓋內側,腰椎也有退化症狀,這些人通常都忍著痛走路,林頌凱建議當務之急就是好好處理關節退化問題,否則症狀只會越走越嚴重。
3動作挽救錯誤步態
步態調整好,原本被不良步態折磨的每一個關節和肌肉,將可以重新獲得健康的機會。該怎麼開始呢?林頌凱提出3個重點。
1. 把鞋子穿好
2. 調整站姿、放慢速度
3. 綁好鞋帶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最好的運動 走路」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