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本質是能量,能量就是正弦波長的組合,波長的反比就是頻率,所以萬事萬物都是一種特定的能量,也就是不同種類的頻率。
簡單的說:我是頻率甲,你是頻率乙,他是頻率丙,我家電冰箱是頻率丁,你家的狗狗是頻率戊。
對我而言,當我看到萬事萬物時,原本無形無色的頻率,才會經由我的大腦轉換成有形有色的物質影像。而我看不到的萬事萬物,就還是一團能量,也就是無形無色的頻率。所以,我沒看到的萬事萬物,仍然還只是一團不確定的能量,而不是一個具體存在的東西。必須等到我看到它們時,才會瞬間轉換成有形有色的物質影像。
這種轉換,就稱為「意識創造宇宙」,這是由量子力學的「電子双縫實驗」所證實的。
因此,不是眼睛看到萬事萬物,眼睛只僅是接收到外來萬事萬物的頻率而已,也就是電子信號後,才將這些電子信號經由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的視覺中心處理。
然後,大腦會利用過去的經驗值法則,加工處理這些無形無色的頻率(能量),經過一起計算統計後,才會將最佳猜測的結果轉換成有形有色具體的物質影像。這種物質影像只是一種主觀意識的想像與投影。
萬事萬物,也就是宇宙,沒經過「意識觀測」前是無形的能量,觀測後才會轉換成有形的物質。
接收外來的能量資訊+個人經驗的處理(意識觀測)=物質影像,也就是說,同樣頻率的事物,經過不同的意識者觀測後,就會產生許多不同的主觀物質影像,一念一世界。
就像同一個女生,有人會覺得很美,但有人會覺得很普通。你想當然的認為,這個世界的鮮花是色彩鮮艷的,但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並不這麼認為,它們體驗的世界是以灰度來分的。你想當然的認為,一個空曠的山洞是無比寂靜的,但山洞里的蝙蝠和昆蟲們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說,不是眼睛,而是大腦看到萬事萬物。其實,也不是大腦看到萬事萬物,而是意識所創造出來的有形有色的萬事萬物影像。
觀測前的萬事萬物,是能量形式,稱為客觀宇宙;觀測後的萬事萬物,是物質影像,稱為主觀宇宙,是你的宇宙,是你創造的。
主觀宇宙與客觀宇宙的落差,通常都差距很大。人剛出生時的主觀宇宙是一片空白,人生是一場學習成長的過程,也就是意識是藉由主觀宇宙不斷的添加,來逐漸接近客觀宇宙的一種成長過程,而成長過程中留下的紀錄,就稱為經驗值,是永遠存在,並跟著靈魂一起走。這在數學上,稱為貝葉斯統計。
既然,萬事萬物的本質是能量,是依據意識的經驗值將它們轉換成物質。因此,我們其實是被整個能量場所包圍,生命的真相是:我們是存在於能量世界裡,生活在物質世界裡,其實我們互動的對象是能量而不是物質影像。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式的物質=能量,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宇宙的能量場是在黑洞裡,也就是說意識的真實宇宙是在黑洞裡的高維度空間,而你我所看到的物質世界,只不過是一種你我虛擬建構的影像而已。量子力學的「弦理論」認為宇宙最小單位是「弦」,而「弦」是蜷縮在黑洞裡的六維空間。
物質世界是能量世界的投影,這在量子力學中,稱為「全像宇宙投影」理論。
最終我們可以這麼的說:「你」所體驗到的這個世界,其實是虛擬的,是你根據所接收到的資訊重新模擬建構出來的。這個虛擬,不是高度文明外星人來虛擬,也不是萬能上帝來虛擬,而恰恰是「你」作為觀察者的主觀意識來做的虛擬。是你將這些無趣能量的運動和變化,建構成一個五光十色的物質世界,一個千變萬化的人生故事。
這個世界是虛擬的,也是獨特的,也是唯一存在的,是和「你」一對一對應存在的,是你的專屬宇宙。世界本無意義,是你的主觀意識賦予萬事萬物了意義。
你,就是你所體驗的世界的創造者。
宇宙是活在你的意識中。
我們的一生只不過是一場「經驗你自己」的學習成長過程,所有的悲歡離合及喜怒哀樂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想像的、虛擬建構的,你才是你的宇宙的主人,別人都只是陪你一起學習成長而已的。
宇宙是你創造的,造物主只負責建立平台,而不會介入你的人生,所以祈求外在的財富與名利,根本是沒有用的,而應該是祈禱内心的感恩與力量,讓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淋漓盡致,讓自己的頻率優美柔和動人。
你來到這個世界,就相當於靈魂送你一隻生命之筆,你想怎麼寫?你來決定,你的回應就是那隻筆:愛?恨?愉己?悅人?豐富的?貧乏的?信筆塗鴉的?報恩的?
資料參考至《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八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