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感情學》相遇的時候,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中年感情學》相遇的時候,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感情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不能講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事,除非遇上對的人,這句話才能成立。但是弔詭的是,這個對的人,也可能有一天「不對」了。

文/石芳瑜

 

走向不對的原因,可能與你有關,好比你對他不好,又或是太好、太縱容;但也可能與你無關,畢竟影響一個人的原因太多了。或者,其實是你根本不了解這個人。

 

我們的感情被辜負或傷害,難免痛苦傷心,理性的做法通常是試著找出原因,看看是否與自己有關?有沒有辦法改善?情緒性的反應往往就只是怨懟與想報復。

 

有時反省之後,確實走向更堅實的感情之路,但很多時候我們發現錯不在自已,於是又回到怨懟與報復之心——為何我愛你,你卻不愛我?為何我對你這麼好,你卻對我這麼壞?

 

問題就在於對方不是你啊。你愛他,他卻不一定要愛你。反問自己時便可豁然明瞭,試問若有人愛你,你就一定要愛他嗎?人生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認真付出過幾次感情的人,大概都有體悟。

 

放下感情傷痛

學會「感謝」每段機緣

 

怨懟傷身,我們只能設法讓自己早日康復,報復更常常後座力無窮,有時冤冤相報,有時後悔莫及。「相愛相殺」,說的不全是社會上的真實的殺人事件,而是愛情的甜蜜感與撕裂傷。或許當感情窒礙難行,或一方已經變質,我們該選擇放下。

 

然而「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我們捨不得對方、不願意失去。但當我們不願意失去對方,正表示我們需要對方。同樣的,你需要他,他不一定需要你啊。

 

而你的需要,反而成為一個急欲離開你的人傷害你的理由。越拉扯,傷越重。而我們為何會捨不得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這其實正是反問自己的機會。

 

我們究竟是為了自尊?抑或對方正好彌補了你身上的某種欠缺?還是我們只是愛上一個虛幻的倒影?一段受傷的關係,有時能幫我們看清楚自己,比順遂的緣分幫助更大。這種緣分就是佛教說的「逆增上緣」。

 

我常覺得要感謝傷害我們的人,未免太矯情,但正是因為錯愕或受傷,才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成長,變得堅強。我們是該感謝這樣的機緣,還有自己的成全。

 

傷心的感情,也讓我們思考什麼是愛?我們付出的愛,是否只是為了交換一份感激與回報?所以得不到的時候,才會那麼委屈?

 

學著讓自己更無求於人、更獨立吧。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可以自足,那麼不管還能不能遇到更合適的人,其實都不容易再受傷。有能力付出愛卻不追求他人感激,才是最強大的人。

 

有些離散無可挽回

退一步是重生的開始

 

我一個朋友喜歡上一個人,從仰慕轉為暗戀,最後竟然勇敢告白了。問題在,對方已經有伴侶,於是拒絕了她。她退而求其次,希望還能跟對方保持朋友的關係。

 

她對自己退到「朋友」的界線很有把握,即使對方曾說出傷人的話,因為想證明自己的成熟,她也試著不去在意。

 

「畢竟自己當時有道德上錯誤,也退到合宜的距離,但我最終希望的是和解,於是不放棄釋出善意,可是對方似乎認為是糾纏。無法像對待他人那樣對待我。」

 

過了很久,她聽到別人的轉述是:「因為妳讓他覺得不舒服。」她突然恍然大悟,並不是每個人都想修復。也許不放棄友誼的想法,只是一種「危險的訊息」,別人也未必相信她可以退到朋友的情感。

 

她想證明自己的友情,但對方一點都不在意啊。妳需要對方的友情,別人不一定需要妳的。加上好惡都由別人決定,越努力只是越糟,甚至可能顯得矯情。那麼,就退遠點吧!才是對彼此都好的事。

    

試著不在意對方,說不定才是重生的開始,很多事情都必須砍掉才能重練。但感情的前提是:砍掉就是放下,不要心存「總有一天……」的念頭了。

 

另一則有趣的友誼故事則是,日本作家林真理子與「暢銷書之神」見城徹多年前因故絕交,兩人在斷絕往來的16年後,有一天在一場聚會時重逢,見成徹請朋友傳話,說無論如何想跟林真理子道歉。

 

在那位朋友將她的答案帶回來之前,林真理子已站在他眼前。就這麼簡單,兩人恢復友誼,而且還合寫了一本《豁出去的覺悟》,暢談許多人生感悟。

 

有些離散或許無可挽回,有些也許多年之後才發現是很孩子氣的事。但是在衝突的當下,或許不要逼視或急著挽回吧。

 

我一直很喜歡詩人林婉瑜的一首詩〈相遇的時候〉,大概可以說明我對世間緣分的看法:

 

一定比海洋還大的啊這人生

坐著各自的小船

也許下一秒就會

出現

在彼此的視野

由遠到近

由小變大

終於遇見

終於相聚

 

於是可以一起觀測一下星星

於是可以一起曬一下上午的太陽

於是可以一起追蹤海豚和鯊魚

在大浪

把我們分開以前

 

在大浪

把我們分開以前

 

也許以後

不會再見面了

相遇的時候

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