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心臟科權威,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理事長林俊立的門診裡,三不五時就遇到這樣的「患者」,每個都拿著健檢報告緊張兮兮地問說「怎麼辦?」
病人會緊張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只要上網google,就會知道,心律不整嚴重時,病人會休克、昏倒甚至猝死。但林俊立總是笑笑地說,「不要緊張」,還常被患者問說「這病那麼嚴重,你(林俊立)怎麼都不緊張?」往往病人聽他解釋完,就沒那麼緊張了。
這一切得先知道什麼叫做心律不整?心臟跳動主宰是右心房的竇房結,經由房室結 、希氏徑,把電刺激由心房傳到心室,讓心臟收縮,維持正常的血流。當路徑其中一個有問題,就會導致心跳不正常,變成心律不整。心律不整一般分為快速心律、慢性心律及不規則早期收縮三大類。
林俊立解釋,健檢使用的是一般心電圖,對於心律不整的診斷有限。畢竟健檢的心電圖,大概只能記錄不到1分鐘的心跳,但這時間過短,不一定能看到明顯的心律變化,或是記錄整個心律不整的過程。一般心電圖主要是瞭解基本的心律,並用於判斷心臟有無擴大、心臟有無缺氧、有無心肌梗塞過、有無先天性心律不整特殊變化等。醫院常用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圖記錄來確診有無心律不整,以及嚴重度。
他進一步解釋,正常人的心跳本身就會受到很多因素變快或是變慢,例如運動心跳會加快,睡覺會變慢,但如果喝咖啡、壓力過大、甲狀腺亢進、電解質不平衡、疼痛、貧血、藥物等,也會變成假的心律不整。
「『跳一下、停一下』、『一下覺得跳很快,一下覺得跳很慢』,這些往往都是正常的心臟功能,合併輕度的早期收縮,絕大部份是良性的。也就是說有九成覺得自己不舒服的人,都是正常的。」林俊立強調。
不少人看到新聞報導猝死的原因是心律不整,覺得很害怕,林俊立說,只有嚴重的心律不整導致心室顫動才會猝死,但這比例真的很低。由於心臟病與腦中風來得快,民眾以為是猝死,其實這樣的先天性心律不整患者非常少,許多突然離世的人主要還是本身有三高不控制、膽固醇過高、菸癮重、體重過重等危險因子,因不以為意,一下來個刺激就堵住血管發病,嚴格來說,這些人都不是心律不整本身所造成的猝死。
另外,有些人會想用一些新的設備如iwatch來監測,林俊立說,新科技幫忙心電圖甚至血壓、血氧的行動監測是件好事,但機器判讀還在進步當中,目前仍有很多雜訊會干擾解讀,基本上醫師不會看到這些數據就下診斷。
林俊立強調,就心律不整而言,健檢很難檢查出來,反而往往幫倒忙,害怕猝死的民眾,一定要做好心臟血管危險因子的控制才是王道。
其他人也在關注...
編輯精選: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