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越來越長,延長的究竟是衰老還是健康?他坦言:活得太久,是一種損失

壽命越來越長,延長的究竟是衰老還是健康?他坦言:活得太久,是一種損失

跨過五十歲的人,多半會認為自己的生命開始倒數,畢竟活過百歲不是人之常態,人生應該已經過了一大半。只不過醫學一再進步,長壽可能是發達國家大部分人的命運。

在《如何老去》這本書裡寫道,樂觀的專家們做出這樣的預測:「近一百六十多年來。壽命期限一直直線上升,這些線性的進步,並沒有顯示人類壽命期限將會到達極致。」但也有一派保守的人口學者認為,我們已經處於平均壽命的極致。

 

有人說,醫學已經進步到再也沒有人是健康的了。這是指身心各方面,比如說憂鬱症,還包括遺傳毛病等等,當然還有許多被治癒的病,延長了我們的壽命,但卻不代表我們仍然健康。

 

當我們談論「長壽」,我們要釐清的是:人體的「衰老」是否也延緩了?確實現代人靠著醫美,延緩了外表的年齡,但是,身體的衰老是否也跟著延緩?

 

醫學進步延長生命

卻拖病體邁向死亡

 

過去人的壽命因為疾病、因為戰爭、因為天災而短暫,但是長壽的人始終都有,比如柏拉圖活到八十歲,法老王裡的拉美西斯二世活過九十歲。只不過更多人因病、因意外,無法壽終正寢,而現在的人則因為醫療而延長了壽命。

 

以我自己為例,年輕時我生過一場大病,如果不是抗生素發達,吃了快一年的藥,我應該也不在人間了。又或者是前兩年因為膽結石開刀,雖然現在膽結石是小病,開刀口也甚小,但以前沒弄好或是無法開刀,也是會死人的。

 

說起來,我現在的命或許也是延長下來的,我若活在十七世紀可能早就一命嗚呼。但是,人類老化的速度是否就真的延緩了?也就是說,近五十年來的醫療減緩了我們走向死亡的步伐,時不時就救了我們一命,但是並沒有減緩我們老去的速度。

 

最終,我們只是帶著一身的病痛走向死亡。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風、失智症、糖尿病等還在生命的尾端等著我們。

 

書上說,現在大約有五百萬六十五歲的美國人患有失智症,年齡在八十五歲以上的,更高達三分之一患有這種疾病。聽起來真是很可怕的數字,可見現在和未來,安樂死以及長照,都會是我們要面對的迫切問題。

 

正確養生保健康

傾聽身體別輕忽

 

當然延緩老化也不是不可能,就像一部車子你有沒有保養還是有差,好好保養總會開得久一些,所以注意養生的人大有人在。只是養生的風潮一陣一陣,有如減肥一樣,先是少鹽少油,於是有人把油脂儘量去掉,現在低醣的「生酮飲食」又大行其道,脂肪的重要性又提高了。

 

總之,健康資訊日新月異,其中也有一些證明只是不實的宣傳,比如《無毒一身輕》的排毒教父後來被起訴。所以,判讀這些知識也很重要,不要盲聽,特別是強調神奇療效的,最好是有嚴謹的醫學證明。

 

最可以確定的是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還有注意身體的變化。我常覺得我們的腦子常會欺騙我們,但身體往往很老實的,累了、病了,通常會發出警訊,不要忽略這些聲音。

 

好死不如賴活?

健康活著更重要

 

說到底,多數人都希望能多活幾年,但活著的品質如何,可能才是重點。書上寫道,有一位賓州大學的臨床醫學教授Ezekiel J. Emanuel寫過一篇〈為什麼我只想活到七十五歲〉,他認為七十五歲是個不錯的人生終點。

 

現在看,好像是早一點啊,不過他的說法是這樣的:「活得太久,是一種損失,它令我們就算不至於殘廢,但也步履蹣跚,老態龍鍾,這種狀態就算不比死亡更差,但無非風燭殘年……我們不再活力充沛、忙碌充實,而是年老體弱、無能無用,甚至令人可憐。」

 

當然他也說明,隨著科學進步,這個「適合結束的年紀」會推遲到八十或八十五歲。但是你應該明白他的意思,並不是說七十五歲或八十歲就差不多該去死了,他只是在描述他認為的理想生命狀態,盡量是健康、有用的狀態,而不是中國人常說的「好死不如賴活著」。

 

他的理念是:一旦過了七十五歲(或是自覺衰老之時),他就不再接受任何體檢或治療,只接受姑息的療法,讓生命自然走向終點。

 

與其拼命延壽

不如把握現在

 

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年輕時我曾經覺得活到五十歲就好,現在發現五十歲其實蠻好,而到七十五歲,我大概還有二十幾年,也可以認真地完成不少事。與其想著如何長命百歲,還不如好好地把握現在。

 

另外,我的身體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小毛病,比如膝蓋不太好,可能也要在飲食、運動和休息各方面上多注意,並不是想要延壽(如果不小心延了一些也不錯)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健康活著,畢竟我如果老年生病,應該是會久病厭世的那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