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也能增腦力?研究:快樂的音樂能提升創意思考

聽音樂也能增腦力?研究:快樂的音樂能提升創意思考

現在的社會和以前不一樣,創新思維在商業及科學研究上來說都很重要,如果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做相同的事,即使是難度很高的事也會被當成模仿,在科學上被認為是「Me too」。

文/翰晃

 

當問題出現必須有不同的思維,一種是融合性思維,另外一種就是擴散性思維。

 

融合思維是指回答一個早就有答案的問題,但是就不是創新,但是擴散性思維,單一個問題會想到數個可能解決的方法,而不侷限於單一答案或鑽牛角尖式的探求已知的答案。

 

這在文化、藝術、科學上都是非常必須的,創造出獨特的東西對於各領域都相當重要,但是這種思維如何去培養呢?

 

尤其是擴散性思維對於東方人來說非常困難,因為東方教育要求的是「one way teaching」,老師教什麼學生就要回答出什麼標準答案,而少於自己思考。

 

最近一個有趣的研究是澳洲Radboud大學的Ferguson和 Simone Ritter博士將155名學生分成五組,一組什麼都不聽,第二組讓他們聽情緒較平靜音樂(聖桑:天鵝),第三組聽比較快樂的音樂(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第四組聽悲傷的音樂(山繆巴伯:樂曲弦樂柔板),第五組聽焦慮的音樂(霍爾斯特:火星—戰爭使者)。

 

再讓這些學生回答問題,看看他們回答問題是標準答案,還是有多種答案、各種不同的思考,結果發現比較快樂的音樂(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組比四組所回答的答案更有創意。

 

學生在試驗前跟聽音樂的試驗後的情緒反應跟對音樂的喜好有無關係呢?答案是無關,所以確實快樂的音樂確實能夠增加創意的擴散性思維。

 

所以很多學校教育都要求學生必須有標準答案,忘了讓學生必須有更多創造性的思維,甚至遺漏音樂欣賞的教育,事實上很多古典音樂是值得聆聽,甚至很多專家認為聽音樂跟服用抗憂鬱藥物一樣可以撫慰人心,所以多聽音樂可以對情緒跟思考都有所幫助。

 

(本文獲「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