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即可,若有燥熱現象宜停 冬令進補這樣吃 改善虛冷體質

一周一次即可,若有燥熱現象宜停 冬令進補這樣吃  改善虛冷體質

想要自行採購冬令進補藥材者須慎選品質,以免省了小錢、賠了健康。

時序入冬,氣溫下降,對氣虛與血虛之人來說,很容易感到四肢冰冷。對此,中醫師建議,可針對不同體質採用適當的藥膳進補,既能養生,又能強健體魄。

寒風冷颼颼,藥膳熱騰騰,來一碗麻油雞或是藥燉排骨,真是再好不過了。隨著時序入冬,氣溫下降,對體感溫度比較敏感的民眾,會明顯感受到涼意或是四肢冰冷,除了加厚衣物外,運用進補的方式來改善虛冷體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提高體感溫度的耐受力,還能強化五臟六腑的機能,保暖兼養生

 

中醫講究平衡的概念,「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什麼是虛?虛的概念基本上分氣虛與血虛兩種,都對冷有強烈的感受。

 

氣虛的症狀再配合五臟表現可分為「肝氣虛」的疲勞目眩、視物昏花、目光無神,受驚膽怯;「心氣虛」的心臟無力,脈虛弱微細;「脾氣虛」的四肢倦怠無力、精神委靡、體瘦;「肺氣虛」的呼吸喘促氣短;「腎氣虛」的小孩發育遲緩,男性的腰膝痠軟無力,生殖功能低下。

 

冬季臟腑虛弱 對症食補

 

此外,「血虛」偏屬女性症狀,常見的有肝血虛的經血量少、經後乏力、經血點滴而出或遷延日久;「心血虛」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面舌色淡。這些現象都是一系列臟腑虛弱的表徵,在冬季時會更為顯著,可以透過適當補養來改善。

 

根據上述體質狀態,可挑選適當的藥湯或藥材來當食補。如氣虛方面,黃耆補表氣,增加肺與皮表抗寒能力;成人用高麗參或孩童用粉光參補脾氣,強化脾胃與肌表禦寒能力,並減少感冒和鼻過敏機率;人參再加田三七能補心氣,如有心區疼痛加藏紅花,能穩定心臟功能避免心血管阻塞;補肝多數以四物湯為基礎來調養,若有便祕、目糊等症狀,可再加炒決明子,能改善肝疲勞所致的倦怠、眼疾與女性缺血問題;補腎則以何首烏、枸杞子與杜仲為主,適合腰膝痠冷、膀胱無力、視力退化等問題。

 

若全家要來一餐藥膳調補一下,只要簡單以四物湯補血或四君子湯補氣即可。進階版就是將兩者合併成為常見的八珍湯同補氣血,若體感溫度過低,極度怕冷,再加入黃耆與肉桂,就是鼎鼎大名的十全大補湯,可以大補氣血。

 

加強氣虛者加人參;血虛加重當歸、川芎;腎虛可加強何首烏或熟地;口感要好可以多一些紅棗護胃,若要顧腎也可以加黑棗。心悸無力又失眠、蓋棉被仍容易四肢冰冷、夜難成眠,那麼甘甜可口的桂圓紅棗茶就非常適合冬季飲用。

 

「虛則補之」講的是產生怕冷的虛寒症狀,若有虛(疲勞無力)但無怕冷現象,或是四肢冰涼但蓋棉被又會燥熱的寒熱夾雜,則要尋求中醫師協助。

 

自行調補時,請注意下列狀況是不適宜進補(或說不好補)的,如有任何形式發炎、痔瘡、感冒發燒、行經期、子宮肌瘤或內膜異位症、高血壓、糖尿病等。即使路口旁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甚至麻辣鍋,都要淺嘗即止,否則一「食」足成千古恨。

 

進補

▲點擊圖片放大

 

採購勿貪便宜 慎選藥材

 

小補怡情、大補調身,原則一周一次即可、大寒之人一周二至三次無妨,若有燥熱現象宜停。平時口乾者,可將當歸、川芎、人參與黃耆減量,或是將熟地改為生地。若要來一杯菊花枸杞茶保養視力,原則一比一,燥熱者則為三比二。

 

桂圓紅棗茶養心安神,只要把加入的糖減量就可以避免熱量過高、唇紅口乾。薑母茶溫胃散寒,將老薑改成嫩薑,也能補而不燥。

 

擔心外食藥膳有害健康者,自行採購時須慎選藥材品質,不能貪圖價廉。

 

當歸、川芎香氣足,必無刺鼻酸味;地黃的外觀非正圓形,呈不規則狀且含有纖維,難以撕裂為正品;清華肉桂為上品,氣味濃郁不刺鼻,質地乾燥而不溼潤;人參鬚以六年生為最佳,易被一、兩年生的小參混充;菊花以有SGS認證為最安心,可避免農藥殘留;枸杞子若泡入水中顏色暈開則為染色品,不宜食用。

 

歷經千年歷史的補冬,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保健方式,民眾在中醫寒熱平衡的基礎上做些小小進補,既能養生,又能強健體魄。在改善虛冷體質下,讓今年寒冬不再冷冰冰,也能暖呼呼地迎接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