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這間實驗室 讓你模擬失能者的生活

比利時這間實驗室 讓你模擬失能者的生活

長照人員若有同理心,不但能減少照顧衝突,更能及時滿足被照顧者需要。這道理多數人認同,但怎樣養成呢?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都在往這方面找更好的培育方式,其中比利時有個老人護理照顧倫理尊嚴實驗室,其實就是一個模擬長照機構的訓練中心。負責人有三至五位形成核心團隊,包括資深護理師還有哲學家。

文/周傳久

 

進行方式是有意願來學習的在職工作者,包含照服員、護理師、各種治療師和機構主管等,要按著希望模擬的對象填寫生活背景和失能細項清單,然後在訓練中心到庫房領取裝備穿戴,模擬連續二十四小時生活。每兩人住一間,完全按照真實機構生活作息進行。一次四百二十歐元。原則上建議模擬被照顧過的非家人失能者,以免承擔過重。

 

為避免受傷,較重的模擬設備兩小時取下休息一下子再穿回去。如果扮演角色實在受不了可以暫時喊暫停喘息,再回到扮演角色繼續。另一方面,訓練中心安排多位護理系應屆畢業生來照顧。他們要學習自己分配和合作。一旦宣布開始,就混合照顧。學生要設法照顧這些在職多年來此學習體驗的前輩。

 

訓練不打分數,以增加專注真實性。我也以言語不通的外籍下半身癱瘓老人參加,並被分配和一位男性護理師同寢室。他來扮演失智者。因為他來自安養機構,主責失智照顧。

 


▲移位機可以讓照護者比較輕易地搬動被照護者。(圖/翻攝自Dignity in Care INTERREG 2 Seas Programme

 

在二十四小時中,我被協助洗澡,七次被用移位機吊掛,其中兩次電池沒電懸在空中。也要人備餐,凡是移動都要倚賴別人。這正是原始訓練設計的重點,不是要穿戴設備體驗老化,而是讓學習者體會一切要倚賴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感受。並從中了解有什麼倫理問題,和到底還可以怎麼改善照顧,才能更保有客戶尊嚴。

 

護理學生很盡責,最明顯地是他們會一再徵詢我的意願和想法。甚至還想到拿手機翻譯軟體來問我要怎樣洗澡。但例行照顧完畢,他們回到辦公室或去別的被照顧者那裡,我就會感覺度日如年。這時特別理解為什麼老人需要安排活動。不一定是激烈的,可是沒有人陪是很不好的感受。

 

這二十四小時還包括外出散步。被推著往上坡走,可以聽到推我的學生一直在喘氣。可想見台灣外籍看護也是這樣辛苦。有學員模擬失智,吃飯把衛生紙沾咖啡擦桌子,而且不會用正常方式表達溝通,把學生難倒,只好喊暫停。也有的學員忽然跌倒,模擬低血壓。這裡不會故意製造不會發生的真實狀況或行為現象,而是重建以往發生過,但希望有更好改善照顧方式的現象。

 

和聽演講、考試相比 從做中學的訓練更有感

 

一般在台灣,照顧訓練主要是訓練學生,安排假病人。但這裡的學習主體不是那些負責照顧的學生,而是來體驗的在職者。在職者預備了小簿子,只要任何環節有新體悟就記下來。到第二天演習結束有長達三至四小時的反思討論會。大家還要從所有紀錄體悟重點中,挑一個回去自己機構要實踐創新改善的行動計畫。未必是大計畫,而可能是一些很細微的互動。例如問安溝通方式,或照顧順序流程調整等。所以有別於那些為進修小時數勉強來學,和單次學完就結束的在職教育。

 

我在台灣小規模實驗也有很好效果。例如失智照顧的護理師扮演失智者,由照服員擔任照顧者。護理師體會到一直被追著快點吃飯多不愉快。又如護理師表達忘記吃飯,覺得重點在忘記的挫折,但照服員並未理解這點,而把溝通導向爭論到底有沒有吃飽。

 

這種訓練法也適用於居服員。十五位照顧四十位,並有外出活動。之後扮演被照顧的人表示,體悟自己從不主動和老人說話。因為怕問候導致老人要求更多服務。還有的遇見錢包不見的問題溝通衝突;還有的感受到照顧不當導致的強烈不安全感。

 

總結來說,從做中學更有感、更專注,比坐在位子聽一整天單向投影片演講更有效。和台灣行之有年的護理客觀評量考試相比,照顧倫理尊嚴實驗室除了技術,更重視價值思維思辨和服務創新。目的在讓完全依賴別人的人,能在那種處境中享有尊嚴。而到底什麼是尊嚴?有哪些倫理衝突挑戰無法二分法的尊嚴爭議,都是學習目的。台灣是世界老化最快的社會,我們的民情和法律以及基礎學習混在一起迎接負荷越來越大的長照需求,如何找尋更有效的在職教育方式,比利時的案例很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