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往研究,「年紀」是造成聽力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由於荷爾蒙保護關係),聽力往往就開始衰退。但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卻發現,三、四十歲聽力損傷患者已有增加的趨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就說,比起十幾年前,大約增加一、二成。這樣的結果是由很多原因所造成,但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耳朵一般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其中對聽覺最重要的是內耳毛細胞,當超過人體所能負荷的音量,持續刺激內耳毛細胞,導致內耳細胞被破壞或死亡時,聽力就會受損。
耳罩型耳機 傷害較小
一名四十多歲客服人員Amy,上班時間都在戴著耳機講電話,有一天發現右耳聽不清楚,就醫發現,聽力已損失三十分貝;相較於女性五十五歲開始聽力退化,且聽力損失應小於二十五分貝的經驗值,Amy的聽覺障礙不但提早報到,而且程度更加嚴重。
不過Amy不是特例,醫師指出,他還遇過一位高中生,每天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萬萬沒想到,當聽不見就醫時,聽力損傷已達四十分貝。
力博宏解釋,捷運本身的噪音約六十分貝,若要聽得見錄音,耳機音量至少要多十幾、二十分貝,也就是該學生長期暴露在七、八十分貝的音量下,聽力勢必受影響,這種情況,由於已經拖很久沒就醫,服用藥物不見得會有效。
如果非得用耳機,根據振興醫院和國外的研究顯示,耳罩型耳機對聽力傷害會比耳塞型耳機小。力博宏解釋,耳塞型耳機等於把音量都塞在耳道裡;耳罩型耳機則和耳道有些許距離,聲音能量能適度發散出去。
但如果非得使用耳塞型耳機,力博宏建議,可以做咀嚼的動作,因為外耳道三分之一是軟骨,咀嚼動作會讓外耳軟骨變形,耳道跟耳機間緊密程度減少,聲音會漏出去,就會減少聽力傷害。
坊間許多推銷員會說,使用某品牌耳機,聽力不會受傷害。力博宏強調,聽到這樣的說法,民眾一定要抱持存疑的態度,聽力是否損傷是多因的,時間與強度也是重要因子。
聽不清高頻 就是警訊
一般民眾如何知道聽力可能已經開始受損?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瑞銘解釋,聽力損傷不會一下就發生,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這不好辨識,聽不清楚高頻的聲音就是警訊。
葉瑞銘建議,民眾也可以將音量調小,使用一邊耳朵聽,看能聽到什麼程度,一段時間做比較,就可以簡單知道聽力有無變化。
除了耳機,現在流行的演場會與夜店跑趴,也是年輕人的聽力殺手。有兩名表兄弟都是大學生,參加韓國樂團演唱會後,一個單純耳鳴,休息幾天後恢復;但另一個卻沒那麼幸運,右耳聽力下降,聽力損傷達六十分貝,儘管服藥治療後,聽力仍跟正常標準相差五分貝。
葉瑞銘呼籲,除了跑趴、聽演唱會外,參加廟會的民眾,「過程中記得出來上個廁所,讓耳朵休息一下,以免聽力受到傷害。」
必須注意的是,聽力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失去時大多數人都很無感,醫師建議,有耳鳴、耳悶和耳塞(進水感覺)等不尋常狀況,就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而工作環境吵雜者,可每年做聽力檢查,以免聽力受損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