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穴道強身 經脈暢通就不老

兩個穴道強身 經脈暢通就不老

能量不要用到極限,單手扶椅甩腳十分鐘,也能保健

許多人年輕時拚事業,病痛纏身時,才懊惱自己忽略了健康。其實每天只要花一點點精神,就能在工作和健康之間取得平衡。《今周刊》請教了四位資深中醫師,看他們如何根據老祖宗的醫學智慧,透過簡單的方法,讓身心靈都舒適愉悅。

「人生氣血晝夜行,終日並寅到肺經,卯往大腸、辰在胃,巳刻為脾、午入心……」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不費吹灰之力地,用台語背誦完這首歌。中醫認為人的氣血,在一天十二個時辰會規律地流注在各經脈之間,每條經脈又各有對應的臟腑,這就是經絡養生的根據。

 

林昭庚兼具中、西醫師資格,為台灣第一位中醫針灸博士,也是第一位台灣教育部審定的中醫教授,被譽為台灣醫界「中西醫結合之父」。他認為,整個中醫學就是「養生學」,也就是「預防醫學」。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上醫治未病」。一流的醫生不是醫術高明,而是在還沒生病時,就告訴你應該怎麼吃、怎麼做;養生上策,就是不吃藥而能治病。

 

而林昭庚推崇的養生法,兼顧養心、養生以及飲食調養。他解釋說:「中國根據中醫的經絡理論,發展出一套養生運動,它的特點是自己鍛鍊,沒有任何競爭,柔性而低傷害,著重呼吸訓練,可以統稱為氣功。」

 

氣功二要》靜坐要腦空空,動功活絡筋骨

 

呼吸訓練,指的是吸氣吸到最大肺活量後,再慢慢吐氣,一呼一吸謂之一息,而調息是氣功最重要的動作。

 

氣功可以分為靜功和動功。靜功包括禪修、靜坐等,簡單易學,隨處可練。林昭庚指出,靜坐時「坐如鐘、直如松、腦空空」,也就是盤坐得像鐘一樣穩固,身軀像松一樣直,腦袋則要放空,以達到紓壓、身心愉快的效果。不過,不習慣盤腿坐的人不要勉強,只要坐在椅子上,膝與肩同寬,手指輕輕張開放在前膝上,眼微閉,臉微笑,訓練調息。

 

至於動功,則包括太極拳、甩手或甩腳功等,做法是先調息後,配合肢體運動活絡筋骨,即能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慢性疾病,增加幹細胞,讓人延年益壽。林昭庚重視科學實證,還特別研究太極拳的功效,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細胞移植》(Cell Transplantation)雜誌上。他和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後證實,三年以上的太極拳運動可以增加幹細胞,而幹細胞數量越多,就表示越年輕、越長壽。

 

林昭庚早上還會花十五到三十分鐘,到附近的公園或國小快走,走到稍微流汗的程度。他說:「人體運動有一個公式,就是最大心跳量二二○減年齡,再乘以○.X,X這個數字可以自己調節,年長者大概乘以○.六,年輕人乘以○.九。例如我今年七十歲,二二○減七十是一五○,再乘以○.六,得到九十,所以我快步走到每分鐘心跳數九十就可以。」

 

飲食三訣》七分飽、清淡、藥食同源

 

林昭庚也強調飲食調養,重點有三個:進食七分飽,飲食要清淡;忌食調味過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藥食同源,例如煮魚時加入當歸和黃耆,這不是藥,而是飲食,但當歸補血,黃耆補氣,氣虛和血虛的人吃這樣的料理,也有益健康。

 

一般人平常工作忙碌,林昭庚建議大家按兩個穴道——合谷穴和足三里。合谷穴是食指和拇指會合處,凹陷如山谷的地方;足三里則是源自它在膝下三寸之處,常按就可以健步如飛、行走三里。至於按壓的方式,用手隨意按三到五分鐘就可以。

 

他指出,如口訣「面口合谷收」所說的,頭痛等頸部以上的不適,都可以按合谷穴;又如口訣「肚腹三里流」而言,腸胃等腹腔的毛病,都可以按足三里。推薦這個穴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根據近代研究,按壓這兩個穴道可以產生腦內啡(身體自然分泌的氨基化合物,可止痛、製造快感),類似嗎啡,而作用比嗎啡更強。」

 

還有一件關於養生很重要的事,就是「各種能量不能用到極限」。他用眼一小時後,一定休息十分鐘,看看遠方或發呆都好。

 

「人的視力受視神經控制,長時間使用後會痠痛,降低效率,一定要休息。身體任何器官都不能過度使用,我們不需要像運動員那樣拚命。」林昭庚也強調,養生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時就建立正確的觀念,就有快樂的人生。

 

穴道

▲點擊圖片放大

 

十二經脈

▲點擊圖片放大

 

林昭庚

出生:1947年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執行委員

經歷:總統府國策顧問、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