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每五位就有1人憂鬱症!你該做三件事,讓生命每一刻都要充滿快樂、價值

退休後,每五位就有1人憂鬱症!你該做三件事,讓生命每一刻都要充滿快樂、價值

據統計,台灣服用抗憂鬱藥族群中,老人比重最高,欠缺規畫的退休生活,憂鬱可能找上你!專家建議,三十歲就可以準備退休大計!依三大原則,可打造樂活老年。

一談到退休,大半的人莫不滿心期待,終於可以放下工作,好好生活。論起退休計畫更是七嘴八舌:環遊世界、種田、學國標舞、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們卻不知,退休憂鬱可能已經悄悄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根,因為他們對退休想得不夠深。

 

根據衛福部與內政部的統計,二○一三年六十五歲以上國人使用抗憂鬱藥物的比率為一一.七五%,在所有年齡層中居冠,比三十歲以下的一.三六%高出許多。此外,六十五歲以上使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從○五年開始逐年攀升,成長幅度高達五二%。

 

退休族真相 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位不開心

 

這個數據只計算使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並沒有包含有憂鬱情緒、卻沒有使用藥物的人,實際數據可能被低估。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的調查也發現,平均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人具憂鬱傾向,國內研究論文也指出,老人憂鬱症盛行率約在二○%至三○%之間。

 

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醫師、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吳佳璇表示:「許多人退休後無所事事,常常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尤其,現今報紙時常報導健康議題,退休人士往往過度放大病痛,覺得自己又老又病,長久下來便鬱鬱寡歡。

 

啟動想像力 照護、喪偶,都要做好心理準備

 

想要退休後的生活不被憂鬱纏身,中崙諮商中心所長李予澄認為,必須要有良好的退休規畫,而這來自於對未來退休生活的「想像」。除了基礎的想像,如幾歲退休、準備多少退休金,以及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之外,還要想得夠深入,例如預估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對未來可能離婚、喪偶都預先做好心理準備,才算規畫完整。

 

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薛明玲是專業會計師,去年才從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一職卸任退休,他說人若有財務的潛在壓力,退休生活就瀟灑不起來,要過無虞的退休生活,退休金的規畫最好是「你原來想的金額,再乘以二」。

 

薛明玲的建議,除了點出一般人可能低估退休金需求之外,也是提醒退休族風險意識的重要。台大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李龍騰也說,退休後生活除了想像到美好的一面外,更必須預想到日後可能面臨的困境,否則,外在環境的刺激,會導致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升高,因此凡事設想周全,想得深入,就能降低退休憂鬱的機率。

 

至於從幾歲就必須開始準備退休?李予澄語帶驚人地說出:「三十歲就可以開始準備!」因為三十歲工作開始穩定,是培養興趣的好時機,而且,根據他臨床觀察:「年輕時不愛嘗試的人,往往退休後也比較消極,雖然有時間,也會常常不想動。」因此,即使現代人的普遍工時較長,還是應該抽出空閒時間,盡早培養興趣,免得退休後變得「又閒又懶」,覺得日日空虛。

 

掌握三原則 健康、金錢後盾、生活圈

 

李龍騰建議,好的退休規畫應該涵蓋健康、財務、興趣、家庭、社交、生活重心等方面。歸納下來,可掌握三大原則,一是保持健康多運動,要確切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掌握病歷,時時觀察血壓、血糖,並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沒有健康,想做的事情也沒辦法。」

 

二是財務,就如薛明玲所提示的,退休金要足夠、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讓退休夢想成真。

 

三是多元的興趣及生活圈,李予澄特別提醒,要盡量將生活圈的接觸範圍擴大,認識不同類群的朋友,培養的興趣也越多越好,不要把重心放在同一地方,以免意外發生時,生活頓時失去依靠。

 

看來,想要擁有銀閃閃的第二人生,全仰賴完整的規畫,而完整的規畫,則又靠著對退休生活的精準想像,只要早早準備充分,就能憂鬱不上身,讓退休生活充實且快樂。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photo: steve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