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林信男
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6/10出席新北市政府防疫應變記者會,於會中分享「社區流行趨吉避凶3大招」,盼民眾徹底落實,降低把病毒帶入家中的風險,並稱他「過去1年半來,就是過這樣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04
林信男
時間回到1987年,剛加入微軟、擔任產品經理的梅琳達(Melinda French),在紐約參加一場商務晚宴,遲到的她,發現還有兩個並靠的空位,便立刻坐下;幾分鐘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走進晚宴現場,在她身旁的空位入座。
閱讀更多
2021-03-04
福原愛, 彭薇霓
編按:台日桌球金童玉女江宏傑、福原愛結婚4年多,近來屢傳婚變,昨(3)日日媒拍到福原愛與男性友人約會照片,福原愛今日透過公司官網發出聲明道歉,「對於福原愛的相關報導,很抱歉造成大家的困擾,對不起。」福原愛3歲9個月開始打桌球、從小就是大眾焦點,被各國粉絲追逐,一言一行更是經常被放大解讀。「愛哭」幾乎是球迷對她的不二記憶點。本文摘自2020年由福原愛口述所出版《福原愛的眼淚哲學》一書,隱約透露出她的婚姻與人生觀。
閱讀更多
2021-02-22
施昇輝
二〇二〇年九月,我破紀錄地發表了十五場演講,其中有公家機關、電子公司的內部演講,也有不同單位邀請我進行對外公開演講,主題當然都和「投資理財」有關。為什麼如此密集?因為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很多排定的演講都被取消,所以延到了九月分。很多朋友不解,為什麼我要這麼拚命賺錢?這樣怎麼還能稱為「樂活大叔」?我覺得大家都有所誤會,一來我大部分的演講邀請來自公家機關,車馬費並不多,談不上「賺錢」;二來我在第三人生最愛做的事就是「分享」,而演講當然是個最適合分享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0-12-31
平松類
一個人如果沒有特別的喜好,也沒有想做的事,容易被視為人生毫無目標、成天無所事事。但真是如此嗎?被物慾驅使的人生是非常痛苦的。年輕時因為無知,誤以為樣樣都想要,才算是富足的人生。事實上,縮減食慾、性慾、物慾,才能夠真正過上自在快意的日子。
閱讀更多
2020-12-11
李世強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為了生計或是夢想,拼了命向前跑。為了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總是把自己的神經繃得很緊,似乎除了追趕目標之外,周圍的一切都可以忽略無視。整天在焦慮和匆忙中度過,甚至在忙碌中忘了自己。
閱讀更多
2020-11-20
鄭閔聲、何欣潔
編按: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11/21舉辦,今年「終身成就獎」頒給侯孝賢。對於獲頒這個獎項,侯孝賢說:「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想更了解侯導的電影人生,來看《今周刊》2015年6月的這篇專訪。
閱讀更多
2020-10-28
洪培芸
「我時常懷疑自己,也覺得很自卑。老公選了別人,我怎麼自圓其說?我怎麼相信我的條件比較好,或者還不錯?」先生出軌,被提離婚之後的她,時常用法官的視角檢視自己,評判自己。她相信事出必有因,凡事必然符合邏輯:伴侶偷吃一定是自己有問題,若不是出在外貌,就是出在個性。她深信外貌可以整形,個性可以調整與學習。
閱讀更多
2020-10-28
寬寬
朋友說她媽總愛念叨:「老來苦才是真的苦。」最近老是想起這句話。大概是經濟前景撲朔迷離,悲觀氣氛四下彌漫,許多中年人唉聲嘆氣,覺得必將晚景淒涼。我凡事總愛抱持著積極的心態,倒是覺得,在個人層面,總有例外。所以,想寫一寫「人到中年」這個永恆的話題。
閱讀更多
7/ 14
第 7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