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劉教授
「台達都是他們『做』出來的。」― 鄭崇華領導的藝術表現在五個關鍵元素,領導、引導、教導、指導以及班導。 透過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視角,我們可以深刻理解有效領導所需的要素。「台達都是他們『做』出來的。」這句話出自鄭崇華的口中,「他們」指的是那些早年與他共同開創台達、攜手奮鬥、共同打下事業基石的退休老員工。
閱讀更多
2024-11-05
胡肇芳 整理
擁有145萬受益人、有「國民ETF」之稱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剛宣布每股預計配發0.55元,投資人數一舉超越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成為全台最多人投資標的。盤點市場投資人數前10大ETF,依序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元大美債20年(00679B)、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而理財專家楊倩琳在臉書指出,00878成分股的權重分配較均衡,投組中有近65%的電子股,如聯詠(聯詠)、廣達(2382)等受惠AI浪潮的企業也是成分股。同樣持有逾2成的金融股,包括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兩大金融巨頭,「開心長期持有00878多年,一直都有令人安心的配息成績」
閱讀更多
2024-10-30
孫太
編按:以ETF做為核心持股的孫太,存股上千張00878,目前年股息收入200萬,她以親身經歷分享,如何從月薪3萬的小資女,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及正念思維,重新開啟新的人生,42歲提早退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4-10-2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25
Q:我是敏芬,今年51歲,老公52歲,女兒現在20歲,我2年前發現老公外遇,這兩年都過得很不好。他花天酒地,最近幾年賺的錢都花光了,靠10年前變賣公公遺產的錢生活到現在,眼看再幾年就用完了,讓我也很不安,實在不知要如何面對此狀況?因為我只是偶而去大賣場打工當收銀員,生活上依賴丈夫,所以心裡很氣,但也不敢太逼問他,我該如何是好?老公2年前把自己跟外遇對象的歡愛照,誤傳到女兒手機,當時她把照片轉傳給我,我當然很生氣,要求他道歉,他只是半開玩笑、輕浮地說「對不起!可以了吧?」等於沒道歉,女兒至今不想原諒他,我內心當然也是!老公還趁我洗澡時把照片刪除,雖然我手機裏沒了,但女兒還有,只是我沒打算離婚或追究,所以沒再跟女兒討要。我決心忍耐,但女兒很受創,他卻照常在外偷情,對象已經換了好幾個。最糟是現在這女人似乎耗盡他的薪資,不斷送名牌包或首飾,完全是個無底洞,我還擔心他去借錢,接下來就要動用公公所剩不多的遺產,說不定再幾年就維持不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水準,每天都很不安!雖說我能忍耐,但其實心理上的焦慮不斷累積,實在希望他能停止在外面玩女人,但即使要求,他大概也不會聽我的吧!我對他已沒有任何期望,覺得他本性難移!我因為經濟上還依賴他,也想維持完整家庭,從沒想離婚過,但今後若要一起生活,該如何紓解我的焦慮?
閱讀更多
2024-10-21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10-18
翁申霖 整理
現在使用網路銀行轉帳相當方便,按個幾下就能匯款,甚至還能在備註中寫要給受款人的話,有些人會為了有趣而留下玩笑話,不過,卻有人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提醒,聲稱「銀行匯款亂備註會影響到個人信用問題」,甚至影響聯徵的信用評分,造成未來申辦信用卡有困難;過去就有代書經手類似案例,看到備註上頭的字隨即將其塗掉,才送審給銀行辦房貸,對此,有銀行主管分享,包括存、取款和轉帳交易的備註他們都能看到,建議尺度太大的對話最好避免,最慘恐怕會影響申貸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0-09
數位內容部整理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傳生前欠下2000萬巨債,債主超過20人,他幾年前一度跑路、還被黑道圍堵,工作停擺又罹癌,連醫藥費都難以負擔。汪建民的妹妹,長期照顧長年中風失智的母親,在哥哥走後發文,希望被汪建民欠錢的「朋友們」不要來找家人:「哥哥下輩子再還大家」。家人欠下鉅款後離世,當家人的就要扛起債務還債嗎?
閱讀更多
2024-10-04
林依榕整理
每人每年都享有244萬元的免稅額,許多父母都會在這免稅額度內贈與財產給子女,替女子的未來提前做好規劃。不過你知道嗎,除了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其實還有100萬元的「婚嫁贈與扣除額」,也就是說,加上原先244萬元的稅額,雙方雙親4人合計上限可贈與1376萬元。但要注意的是,「婚嫁贈與扣除額」僅限子女,不適用於媳婦、女婿。
閱讀更多
2024-10-0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買進高股息ETF之後,就抱牢不賣。股價每天當然會有起伏,但你不是要「賺價差」,只是想「領股息」,所以根本不必理會,也不必停損。領到的股息應該足以支應日常開銷,這是一個比定存更可以讓你放心花錢、安心退休的方式。(原文刊載於2024/5/6,更新時間為2024/10/3)
閱讀更多
2024-09-27
郭美懿、林暐鈞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