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郭美懿
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飽受關節退化之苦,也是造成長者行動困難的5大原因之一。由於患者平均接受治療的年齡為60至70歲,許多人顧慮手術風險,寧願忍痛也不開刀。其實透過審慎評估,高齡者也能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台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位90歲阿嬤病患,術後搭配復健運動,第3天就能出院,幾星期後已能行走自如。
閱讀更多
2023-02-21
NOW健康
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 退化性關節炎 。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
閱讀更多
2023-02-20
小虎文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閱讀更多
2023-02-15
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陳炯瑜醫師
一變天就隱隱作痛的膝蓋,就連動都不想動嗎?陳炯瑜醫師分享, 退化性關節炎 主要最常發作於膝蓋,不過有蠻多患者,在 退化性關節炎 急性發作的時候,誤以為是痛風。因此今天帶您瞭解痛風和 退化性關節炎 的差別,並分享三個容易引發 退化性關節炎 的動作,讓大家在新的一年能繼續守護關節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2-03
優照護
爸爸多年前就有「 退化性關節炎 」的老毛病,雖然一直都有去看醫師,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疼痛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別說上下樓梯,有時候走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痛得齜牙裂嘴。我們姊妹回去探望倆老時,他卻逞強從來不跟我們說,但媽媽已經不止一次跟我們「告狀」,說爸爸都不愛去看醫師,連拿的藥也常常不按時吃,吩咐我們一定要多勸勸爸爸,早一點去大醫院檢查清楚。
閱讀更多
2022-10-28
陳炯瑜醫師
你知道運動多、肌肉多,並不代表可以預防肌少症的問題嗎?吃得清淡,也有可能是肌少症的起因嗎?引發肌少症的常見原因,有衰老、體力活動減少與營養不良三種,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肌少症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因此也進一步的提高了失能、殘障等風險。陳炯瑜醫師也提醒,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男性天生肌肉多於女性,所以男性罹患肌少症風險就比較低,但其實根據調查顯示,相比之下男性肌少症風險高達5成高於女性。
閱讀更多
2022-07-29
陳炯瑜醫師
根據研究顯示, 退化性關節炎 的病患年齡層下降,過往都以50歲居多,但近年卻開始出現30、40歲的病患。
閱讀更多
2022-07-07
郭美懿整理
台灣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伴隨高齡而來的肌少症、中風、 退化性關節炎 等疾病,常讓長輩站起困難、不良於行、甚至需要倚賴輪椅才能做遠距離移行。只是許多照顧者不諳照護技巧,不但常顧到自己心力交瘁,還可能因為「顧得太好」、「做得太多」,反而導致長輩快速退化。
閱讀更多
2022-05-20
郭美懿
你有「翹腳」的習慣嗎?是不是一坐下來就習慣「翹起二郎腿」呢?其實翹腳是一種不良的姿勢,不僅容易產生下背痛和身體痠痛,也會造成骨盆歪斜、脊椎側彎等健康問題。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應該盡可能坐正、不要翹腳,如果實在忍不住,翹腳也不要超過5分鐘,而且要換腿或變換坐姿,也可以在座椅下放置板凳,讓雙腳可以伸展。
閱讀更多
2022-04-25
優照護
「媽,你這樣痛下去也不是辦法,聽醫師的建議做個手術吧!」我說。 「我不要啦,這麼老了去動手術,我怕受不了啦!」媽媽因為 退化性關節炎 ,行動不便,走路都要忍著痛,雖然有去醫院治療,但始終沒有明顯改善。半年多以來,醫師一直建議她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她卻堅持不肯,一方面對手術有莫名的恐懼,一方面是不希望家人為了照顧自己而請假。
閱讀更多
3/ 9
第 3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