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照護線上
肥厚型心肌病是種因為心臟肌肉的變化而帶來的問題。通常是因為基因體顯性遺傳,影響了肌小節的肌纖維排列,導致心臟肌肉變得肥厚,尤其是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分隔的心肌最容易出現肥厚變化。除了心肌變肥厚,還會讓左心室變得僵硬、延展性小,因此帶來不少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8-01
NOW健康
卵巢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症狀表現不具專一性,常因其症狀腹脹、腹痛、食慾不佳、甚至身體消瘦,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而忽略,往往發現異常時多偏向晚期,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也是婦科癌症中相對棘手難治的癌症。不過,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較好亦可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4-07-30
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陳宣安
編按:乳癌位居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每12人中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一般認為歐美國家飲食高油、高醣,乳癌好發年齡應該比東方女性早,但其實台灣女性發生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早,發生高峰落在45~69歲。不僅年輕患癌比例增加,乳癌死亡率在2016年已超越美國,近10年更是上升1.6倍,但美國卻在逐年下降。為什麼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越來越多?發生年齡越來越早?除了遺傳與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的接觸之外,衛福部調查也顯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肥胖和不接受篩檢等均與乳癌的發生有關。防治乳癌的關鍵是定期進行篩檢,但許多人卻因為害羞或擔心檢查會痛,錯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黃金時間。究竟乳房有腫痛或硬塊應該做哪些檢查?侵入性檢查有哪幾種、會痛嗎?
閱讀更多
2024-07-1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的攝護腺問題早已存在,只是一直心存僥倖,沒有積極去處理。我該慶幸是在台灣發生,還有立刻就醫的機會。萬一拖到爬富士山的路上才發生,那才真的要人命。老天似乎在對我說:「已經給你一次警告,別上富士山了,你還不放下,只好再給你來一次血尿,你總該死心了吧?」換另一個說法,其實是拿在台灣發生的「小劫」,來化可能在日本發生的「大劫」。
閱讀更多
2024-05-03
NOW健康
當感覺肩膀卡卡的、活動度降低時,許多人會想到的就是50肩,但實際上不只是50肩會造成肩膀活動度低。專業醫師建議,若發現肩膀活動時有卡卡聲,且活動度受限而且感覺疼痛,建議至骨科或復健科,透過專業的理學或 超音波檢查 ,才能辨別是簡單的肌腱發炎或是較為嚴重的肌腱撕裂傷。
閱讀更多
2024-02-21
林靜芸醫師
我是整形外科醫師,手術時坐著,看門診時坐著,讀書時坐著,一天當中坐的時間很長。加上愛打高爾夫球,脊椎還得承受壓力,40歲就開始背痛。
閱讀更多
2024-02-15
郭美懿
年底大掃除、身心壓力大、過年慰勞辛苦的自己,許多人都會選擇去按摩放鬆一下,不過有名46歲劉小姐卻在做完肩頸按摩3天後,突然發生右側內頸動脈嚴重剝離緊急就醫!衛福部臺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俊毅提醒,不當按摩恐造成動脈剝離或中風,若按摩後感到不適等異常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4-02-10
郭美懿整理
年初一不少民眾規劃走春,西部國道不少路段已呈現「紅爆」,高公局預估今日國道交通量是122百萬車公里,當中南向估達68百萬車公里,是平日的近1.5倍,南向「越晚越塞」。而出遊返鄉遇上塞車,許多人往往為了趕路而憋尿,醫師提醒,憋尿過久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若感染嚴重恐引發腎盂腎炎,提醒長途搭車旅客一定要定時上廁所。
閱讀更多
2024-01-15
郭美懿
編按:慟!台灣曼德拉施明德,因肝癌於1/15病逝!對於這樣反貪腐運動家的離開,媒體人陳文茜、游盈隆(現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等多位親友都相當不捨。陳文茜哀悼施明德「永遠的革命領袖、反貪腐運動家」,永遠闔上眼睛了。游盈隆曾感念,「施主席一生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奮鬥打拚,坐牢超過25年,堪稱台灣曼德拉,對社會有莫大貢獻。」而施明德對家庭、身邊親友的愛,也從未有少,對於父親的離世,其愛女也獻上深深告白,「父親總把每一次生日,當作最後一次,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沒有遺憾,只有完整的、完美的愛。」
閱讀更多
2023-12-28
照護線上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閱讀更多
2/ 19
第 2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