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星希亞的抗癌日誌
自癌症病況穩定後,帶母親出國旅遊的頻度增加了,一來是為了感謝母親日常的悉心照料,二來則是想把握時間,多留下與家人的共同回憶。會這樣想不是因為悲觀,而是認清現實,對一個癌症四期並且移轉腦部的病患,時刻要做最好的準備以及最壞的打算。
閱讀更多
2019-09-06
艾彼
「年紀大了病痛就多,實在不知道這輩子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老天為什麼不把我帶走?我留在這裡,只是子孫的負擔」
閱讀更多
2019-09-03
李雪雯
儘管有人認為,「孝順不可外包」是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但石藏文信便再三提醒「遠離《家人這種病》」的七大守則之一就是:不要為了家人犧牲自己,不行的事情就明確主張「不行」!石藏文信特別強調,如果要預防照顧者憂鬱症,或防止親子關係因照護而惡化,最佳對策就是「不要一個人獨自擔負照護工作」。
閱讀更多
2019-08-21
愛長照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閱讀更多
2019-08-19
廖玉蕙
編按:年齡已屆熟齡階段,對於婚姻的維持,已然不再是「浪漫」兩字可以支撐。愛,更深層的意思,是愛屋及烏的溫柔;就算,沒有嬌豔的花、情人節的巧克力糖,一句溫柔的問候就很讓人滿足。中年以後,才知最深刻的情感,它原是植基於柴米油鹽中不落言詮的諸多設想裡,以及,最纏綿的情致往往只在細水長流的溫柔中。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2019-07-17
楊宇帆
不浪費分數,卻可能讓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到頭來,浪費的卻是自己的人生,這是我覺得主流教育給我的第一個謊言。
閱讀更多
2019-06-06
吳姵瑩
在國外,當你隨意進入他人領地,他們是有受到保障能拿槍射殺外來者的(參:堡壘原則)。藉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所有權和界限的意識觀念非常強烈,對於界限內所有物的保護欲也非常明顯。反觀華人文化就不同了。當你想裝修房子,會遇到非常多聲音干涉,像是父母、家人,甚至連街坊鄰居都會參一腳。他們往往是出於一片好意,給予很多意見,並且要你「照著做,準沒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卻成了一個個限制個人成長的「善霸」。所謂「善霸」,就是相對於惡霸的說法。
閱讀更多
2019-05-30
愛長照
可是人過了中年以後,看過、聽過的疾苦累積多了,反而覺得自己個人生活中的起伏、喜怒哀樂,比起那些真正辛苦的人,我們的困難實在不算什麼! 把事情看透了,看淡了,心境和筆鋒反倒漸漸平和起來,希望每天能紀錄一些美好的,值得感謝的事,無需在一個已經夠亂、夠沈重的世界中,再去加添更多的負面想法和言論。
閱讀更多
18/ 21
第 18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