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汪慧玲 護理師
「探訪病人前,務必打電話交班!」照會單上出現了一串不尋常的文字,原以為是病情複雜,沒想到卻是人事複雜。在我撥電話之前,醫師就已經先找到了我。「這床是一位『大哥』,他不久前已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現在情緒起伏很大,一直想把氧氣扯掉,什麼話都不說,一心求死。他太太是越南人,中文字只認得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三個小孩裡面最大的十七歲……。」
閱讀更多
2020-04-09
蘇靖嵐 護理師
第一次見到阿助伯,是一個讓人昏昏欲睡的午後,我坐在居家辦公室裡,兩眼無神地盯著電腦,正在進行無聊的文書作業,此時交誼廳傳來宏亮的歌聲,穿過我的耳朵,一時間睡意全消了。
閱讀更多
2019-11-29
許禮安
這不只是「人在人情在」,更是「人雖亡,人情長存」的最佳典範。當悲傷找到宣洩的出口,生命可以更真實,而生活可以不那麼艱難,有愛相伴更容易度過。
閱讀更多
2019-11-13
主動脈
麻醉醫師在每一次次的病安事故裡,卻必須獨自活下來,在往後餘生的時間裡,日夜接受良心的苛責,直到有一天自己也面臨了死亡,我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閱讀更多
2019-10-07
林芷揚
「人生最後階段,輕盈地下車,而不必拖著沉重的行李」,知名作家張曼娟在簽下預立醫療決定後,由衷說出她愉悅的心情。
閱讀更多
2019-08-09
郭依瑄
「在宅善終」一直是許多臨終病人的期待與願望!希望有機會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家人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不過,在缺乏專業協助之下,許多末期病人只能住院,頂多留住一口氣出院回家往生,不知道還有居家安寧的選擇,因而留下遺憾。
閱讀更多
2019-07-08
黃軒醫師
對於每個人,不僅是對想好好善終的人而言,家都是最熟悉、最有情感歸屬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回家,但是那要看有沒有家人如此支持善終,有能力在家照顧病患,一直到過世,做到美好善終。「每個人都有家,但不見得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能力與共識,有些家人根本無法在家好好善終...。」
閱讀更多
2019-06-21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我曾有一位當事人王奶奶(化名),由兒子陪同來找我協助。兒子告訴我,王奶奶患有輕微失智症,和以前相比情緒變得比較暴躁,常常懷疑自己東西不見,是被誰偷走了?但日常生活還可以自理。
閱讀更多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面對生命的終點,不管你曾經是誰,每個人都一樣會軟弱和無助,有著相同靈性困擾的問題。過程中要用何種心情來走這條回家的路,端視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19-03-14
新高齡社會
各國為了因應人口老化都在研擬對策,其中,老年人力的開發是主要策略之一,因為新一代老人比上一代更健康,若能善用六十歲到八十歲的人力,是多贏選項。
閱讀更多
4/ 6
第 4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