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周冠男
理財是主動的,要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積極擬定支出計畫及投資目標與策略。理財規劃主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決定將資金配置在無風險資產及有風險資產的比例,並在合法範圍內,盡量將稅負降到最低。無風險資產包含現金、定存、銀行存款及美國國庫券,有風險資產包含有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即債券)、股票及房地產。債券有國內外長短期國家債券及公司債券,股票則有國內外公司的股票。
閱讀更多
2024-12-02
郭美懿
台灣人嗜吃火鍋,一年可以吃掉3億份,不只燠暑開著冷氣吃,寒冬為了驅寒暖胃更要吃,特別是辛辣麻燙的麻辣鍋,是不少人餐桌上的首選。不過有醫師提醒,麻辣鍋熱量名列所有鍋底第1名,不僅兩碗湯的含鈉量就高達4942毫克,其辛辣、高油和重口味對人體的化道更會 產生 一系列影響,過量攝取麻辣火鍋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甚至更嚴重的胃腸問題。
閱讀更多
2024-11-29
郭美懿整理
「股神」巴菲特延續感恩節傳統,向4個家族基金會捐贈價值超過11億美元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份,最新給股東的信也曝光,透露其持有逾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87兆元)的財產,99.5%將在身後陸續捐出。他也在信中分享自己對財富價值的見解,認為「富裕的雙親應該為孩子留下足夠資源,讓他們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讓他們可以什麼都不做。」
閱讀更多
2024-11-28
郭美懿
天生扁平足的人容易有跌倒、疼痛、無法久站等毛病,一位43歲男性患者聽人介紹,買了號稱可以「矯正」扁平足的硬底足弓鞋,以為長期向上硬撐足弓,就能改變扁平足,沒想到反而導致足底筋膜炎!醫師提醒,成人的扁平足已經定型,與其強求矯正,不如選用氣墊鞋或乳膠墊的避震作用,來減輕足底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24-11-25
郭美懿整理
許多人把減肥當成一輩子的職志,但是過度關注卡路里攝取和體重數字時,反而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飢餓訊號和心理需求,甚至出現反彈性的暴食行為,讓身心受創。醫師強調,與其嚴格控管熱量攝取,不如重建健康飲食模式,民眾可透過「規律進食」、「糖分控制」、「細嚼慢嚥」及「覺察動機」四大撇步,走出暴食惡性循環,重拾健康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4-11-21
宋默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閱讀更多
2024-11-21
蔡曉萱 整理
根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對1035位長者外出行為的分析,發現影響長者外出行動的主要因素是「生理健康限制」和「心理情緒因素」,其中身體狀況不佳引發的心理壓力,往往讓長者 產生 對外出的畏懼感,最終選擇封閉自己在家中,而打破這一困境的關鍵在於「他人的陪伴與協助」。
閱讀更多
2024-11-18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台灣超過一半民眾每天習慣補充一種或多種保健食品,大家都抱著「有吃有保庇!」的心態,就像很多人為了促進新陳代謝,讓體內廢物不囤積而去補充魚油,卻不清楚攝取低濃度魚油其實沒有補到位,等於是一種健康浪費,還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營養師邱馨霈教你破解魚油8大迷思!
閱讀更多
2024-11-18
周冠男
散戶投資人喜歡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是全球性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獨有的迷思,投資標的配發現金收益時,投資人會非常「有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相較於股票、債券、選擇權和期貨等每天本金大幅震盪、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賺到錢」的金融商品,投資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能收到現金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正是心理偏誤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現金才是有賺錢,難道股票和債券帳戶裡還沒變現的錢不是錢嗎?
閱讀更多
2024-11-18
郭美懿
過世家人留有債務時,常會 產生 「拋棄繼承」的狀況,但有些人為了減稅或其他因素而選擇拋棄繼承,卻因為沒注意箇中眉角,導致意想不到的結局。律師蘇家宏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個案例,一位婆婆為單獨繼承丈夫遺產,給了兒媳500萬元要求放棄繼承權,沒想到媳婦發現自己懷有遺腹子,收了500萬後再靠新生兒成功繼承,把婆婆「反將一軍」。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