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郭美懿
69歲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週日(3/23)傳出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新光醫院,開刀後在加護病房觀察中,情況危急,郭瑤琪家屬已在周一(3/24)上午約11點決定拔管,目前正在處理後續事宜。醫師形容,主動脈急性剝離如同「體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若未能迅速就醫,逾5成患者可能在48小時內死亡,如已故藝人小鬼黃鴻升即因主動脈剝離猝死,而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京城建設老總陳添進等名人也是死於此病。醫師提醒,如果突然在幾秒內出現撕心裂肺的痛,而且一路從前胸痛到後背,就要立即就醫。
閱讀更多
2025-03-19
菲爾‧史塔茲
編按: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閱讀更多
2025-02-26
克雷‧勞特雷奇
一想到我們所愛的人都會死去,便會令人對生命感到焦慮和悲傷。除了短暫的生命,我們還希望有些事物長遠存在,包括我們所愛的人。在所愛之人離世後,我們自然想以某種方式繼續維持他們的存在感,比如保留他們遺留下來的事物,以此保持連結感。
閱讀更多
2025-02-13
郭美懿
以《流星花園》、《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戲劇打響知名度的導演蔡岳勳,與妻子于小惠是演藝圈知名銀色夫妻檔,雙方育有2子2女,也是工作伙伴,但近年婚變傳聞不斷,蔡岳勳更在2023年被爆出與小30歲中國女星尚娜過從甚密。近日于小惠受訪證實,自己與蔡岳勳已在2020年簽字離婚,並表示:「這輩子都在家為他、為這間公司工作,下半生想自由一點,想過我的日子」。
閱讀更多
2025-01-24
郭美懿整理
住院的癌末病人多數都希望能在家裡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居家安寧療護能實現癌末病人最終的願望!近日有位癌末盧先生的家屬,因接受了豐原醫院居家安寧團隊的照護,讓爸爸完成心願在家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生死 兩無憾,對於團隊成員不分假日、晝夜,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照護,表達滿滿感謝及感動,特別投書希望醫院表揚照護團隊的善行。
閱讀更多
2025-01-03
郭美懿、黃靖文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更多
2024-12-05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縱橫文壇半世紀的作家瓊瑤昨(12/4)被發現在淡水住家輕生逝世,享壽86歲。瓊瑤與平鑫濤鶼鰈情深,在丈夫過世前親見他因中風、失智臥床,最終只能倚賴鼻胃管維生,讓瓊瑤關切「善終權」,也曾發表言論支持「安樂死」。瓊瑤身後更由友人在臉書發出千字遺言,盼未來能找到人道方式,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對此,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發文,表示高齡者面對老病的身心痛苦,易萌生離世念頭,瓊瑤絕非孤例。但他認為瓊瑤雖有死亡教育的觀念,卻未曾擴及到家庭中每個成員,呼籲各界應關注 生死 教育議題,並落實「預立醫療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
閱讀更多
2024-11-21
宋默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閱讀更多
2024-11-19
郭美懿
母愛真偉大!彰化一名高齡產婦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她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 生死 關頭。幸運的是,她在1個月內配對到心臟捐贈者,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共經歷10次大小不等的麻醉及手術,9月初康復出院,如今這個奇蹟寶寶已4個月大。
閱讀更多
2024-11-05
宋默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恬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恬靜淡泊。古人認為:「恬靜養神,弗役於物。」意思就是說,恬靜可以養神,使人不拘於外物。恬靜講的就是一種「退」的處世態度,萬事不縈於懷,保持這種心境的人,在養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現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養生」,養生包括養心、養性和養身。但很多人只熱衷於養身之法,認為只要身體養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長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養心。有一個朋友的媽媽非常注重養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別人宣講養生的道理,告訴別人每天要吃什麼東西,吃多少、怎樣吃,每天要運動多長時間,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這樣,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聽到這些卻很奇怪,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為如何給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而忙個不停,害怕自己一頓飯吃得不好就會生病。一邊養生卻一邊為身體而焦慮,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夠長壽。每天都這樣擔心,怎麼能開心?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