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22
Q:我是信雄,今年54歲,老婆53歲,結婚30年,育有一男一女,現在都已成人獨立,家裡只剩我跟老婆。我的煩惱是老婆曾在20年前出軌過,我為孩子忍耐至今,但那之後覺得人生如糞土,孩子在還好,他們離家後就越來越難忍受,我實在不知要怎樣吞下這口氣?怎樣才能紓解這長年無法消失的恥辱與憤怒呢?20年前我們買房子,入厝那天找了一位多年好友同慶,孩子們都睡下後,三人開始喝酒。我酒力較差,很快就醉倒,窩在客廳地板睡著。但酒退醒來,卻發現老婆跟他在沙發上擁吻,我驚愕到無法反應,只好翻身出聲來讓兩人知道我要醒了,兩人才停止親熱,隨後他就到我兒子房間睡。第二天早上,我無法面對他,只能看著老婆在玄關送他出門。原本我當場發火就好,但不知怎樣就是做不到,也無法追問老婆。等了幾天靜觀其變,果然老婆說要跟朋友聚餐,會晚點回家,我心知有異跟蹤,當天就抓到兩人幽會。我當場攤牌、連入厝那天的事都說了,進一步才知他們發生關係已經3年,當時孩子們才上幼稚園、小學,兩人竟利用小孩上學後到賓館幽會!他們當場要我原諒,還表示會切斷關係,因為朋友也有妻兒,不想搞毀一切。當時我覺得孩子還需要媽媽,而且才剛買新房,只要我放過他們,大家都可以相安無事,因此忍了下來。但那之後,我跟老婆吵了幾次架,舊事重提幾次,這幾年就沒有再說了。不過在那之後,我就覺得老婆很髒,無法跟老婆做愛,20年來過著無性生活,有性慾也無處排遣。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想到這事越來越不甘願,覺得自己大好人生都被糟蹋了。雖然我沒當面跟老婆說我覺得她很髒,也不打算跟她離婚,但總想要報復。雖然我們兩家在那之後就沒來往,但他老婆至今被矇在鼓裡,我也想過寫匿名信,讓他老婆知道過去發生什麼事,但想起他們出軌的事就怒火中燒,無法按耐下去,也因此找您諮詢。現在沒有通姦罪,我能採取什麼法律手段讓那男人補償我20年來的精神損失?總之,我想好好雪洗20年來的怨恨與辛酸,或許是我忌妒心格外強烈,我覺得30的婚姻生活灰黑一片!
閱讀更多
2024-09-09
郭美懿
想像中,出家人的修行不沾凡塵,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宗教師顧問釋普安卻「入世」得很。安寧病房的工作,讓她經常需要握著臨終病人的手,或試圖平靜面對至親即將離世而歇斯底里的家屬。她照顧的也不只是佛道教徒,更多是其他信仰或無神論者,甚至打破戒律,陪著病人一起翻聖經、唱詩歌。18年來她如同擺渡人,為上萬名病患送行,有市值逾百億的企業總經理、不識字的童養媳阿嬤、也有大半輩子關在監獄裡的黑道流氓,甚至是出生僅48天的新生兒。她說,來到臨床後,對「苦難眾生」4個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安寧病房,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閱讀更多
2024-09-05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父母是孩子在成長時期的最重要支持系統之一,許多人習慣用「負向語言」來試圖激勵孩子:「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會做?」、「這有什麼好哭的,丟臉!」或許這只是表達父母的期待、或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期許,但這些由父母帶給孩子的想法,會慢慢變成他們自己的信念價值,然後逐漸成為這樣負向對待自己的大人。
閱讀更多
2024-09-05
御姊愛
我還記得,自己曾在研究所時期與學校裡的輔導老師,有過一次不經意地聊天。我跟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每一次交往的男朋友都是媽寶。只要他們家裡一有家庭活動,立刻就會把我丟在一旁。」輔導老師問了我的家庭情況,得知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獨立慣了。她又問:「妳交往的對象,是不是都並非來自單親家庭?」有趣,這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回想了一下,真巧!還真是每個男孩都來自和樂融融,彷彿《生活與倫理》課本上畫的那種美滿家庭。
閱讀更多
2024-08-29
郭美懿
源自日本的終活,意指「為了人生終點而進行的準備活動」,目的在於對人生最後一哩路預作準備,消解了對死亡的不安,讓人不留遺憾與負擔的告別。這包括整理財務狀況、預立遺囑、預做醫療決定、老後斷捨離、身後事的安排等等,但終活需要做的只有這些嗎?
閱讀更多
2024-08-27
李易紓、郭美懿
有「台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蕭薔,日前迎來56歲生日,已淡出演藝圈的她在母難日特別到寺廟誦經給媽媽聽,畫面曝光讓各界驚呼「少女感十足」,而她在花蓮強震後以基金會名義捐款100萬給災區,暖心舉動更讓粉絲大讚她人美心更美。蕭薔出道34年絲毫不見歲月痕跡,2019年因凍齡外貌登上英國《每日郵報》!去年蕭薔出席代言活動,分享維持身材的9字秘訣—「發現問題、找方法解決」,像她就是戒宵夜,只有偶爾不想虧待自己時,才會「踩紅線」吃炸物。蕭薔也說,凍齡可能是與生活作息正常,加上運動、少看3C產品有關。她過去也曾在臉書分享,推薦大家可以做些和緩靜態的伸展,尤其是擴胸體式,能幫助獲得更多的氧氣。心胸開闊了,就不悶了!(原文刊載於2021/3/17,更新時間為2024/8/27)
閱讀更多
2024-08-22
郭美懿
去年獲得國際鋼琴大賽銀賞的新秀鋼琴師楊堤安,8/21在臉書以「最後一次直播」為題彈鋼琴,直播中斷後就發生墜樓憾事。而網路上流傳一封他的遺書,內容吐露淒涼身世,還表示自己「手壞掉了」,沒資格繼續待在舞台上。對此,心理師王聖華指出,姑且不論遺書真偽,但可以看出鋼琴師家庭功能不彰,導致一個孩子從小得不到應有的關愛與回應,「反正再怎麼求助都沒用,最後就放棄了!」
閱讀更多
2024-08-22
丁菱娟
前一陣子遇到一位女性朋友,她在職場上是女強人,每個人都覺得她勇敢、堅強、獨立、嫁了個好老公。尤其她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出遊、進出高檔飯店、享受米其林等級餐廳的照片,大家總是羨慕不已。但在一次聚會中,她竟然跟我說她得了憂鬱症,原來她在夫妻和子女關係上一直不符期望,我簡直驚得不敢相信。
閱讀更多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