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楊雅馨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階段,從四十歲開始到五十二、三歲,甚至更久!緩解更年期症候群,究竟能不能補充荷爾蒙?飲食、生活上又可以做哪些調整?
閱讀更多
2023-12-19
南宮仁
紛亂的週末白天,一個患者緩慢地穿過急診室的中央,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了下來。那是一個衰老的老奶奶,像是與疾病抗爭了很久,她的臉頰消瘦,但全身都是腫脹的,意識也看起來不太清楚。稍微晃動老奶奶的身體,她也沒有任何反應。透過全身的狀態可以推測是長期的腦部病變所致。老奶奶身邊只見一個瘦小的老爺爺,兩人看起來像是在相近的時間裡一起老去。我開口向滿臉皺紋的老爺爺詢問。
閱讀更多
2023-11-24
郭美懿
譫妄症常好發於年紀大的長者、失智症或腦傷患者身上,往往只是生理不平衡而造成大腦失調,出現突然的意識混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突然變差、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感障礙、幻覺、妄想、思考混亂和急遽情緒變化等症狀。其實只要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閱讀更多
2023-11-24
NOW健康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腎結石的問題,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如果每日喝水量不足,以致排尿量減少、尿液過於濃稠,易使結石卡在 泌尿道 ,輕則腰酸背痛,嚴重恐合併感染、血尿等,甚至有些結石長期阻塞沒有痛感,卻對腎臟造成損傷,進而釀成嚴重的併發症。
閱讀更多
2023-11-17
NOW健康
女性在意的保養不只侷限於臉部和頸部,私密處保養更是女人一生中重要的課題。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生活習慣和個人經歷,都會影響私密處的健康,小資美學診所李沁鴽醫師提到,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可能會面臨到不同的私密處困擾,但是各年齡層女性私密處的常見問題以陰道感染及尿道感染為大宗,且反覆感染者不在少數,顯現私密處的健康需要被重視。
閱讀更多
2023-09-21
趙閎毅整理
喝含糖飲料不但無法解渴,反而因攝取過多熱量及糖分進而造成身體負擔,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腰圍變寬,還可能引發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老化等多種健康危機。
閱讀更多
2023-07-25
郭美懿
泌尿道 疾病是許多人進入熟齡後難以啟齒的私密困擾: 泌尿道 感染、攝護腺肥大、頻尿、尿失禁…,一肚子的疑惑到底該問誰?40年泌尿科權威余宏正日前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YouTube頻道《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解惑,以輕鬆幽默方式,為大家解答泌尿科最常見的幾個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7-21
郭美懿
台灣約有15%女性為膀胱過動症所苦,且隨著年齡越大、比例越高,雖然膀胱過動症在臨床上並不危急、也不致命,卻會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幅降低。醫師提醒,若有白天排尿8次以上、突發性的強烈尿意、半夜排尿2次以上、尿失禁等症狀,就有可能罹患「膀胱過動症」,可尋就醫改善。
閱讀更多
2023-07-10
郭美懿
近日氣溫屢屢飆破紀錄,7月第1週就有高達200人次熱傷害就醫,已是去年同期的2倍!許多人不耐高溫出現中暑現象,常會自己刮痧緩解,但刮痧是否有所禁忌?什麼狀況不適合刮痧?怎樣刮痧才是正確?
閱讀更多
2023-07-04
鄭閔聲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前列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則同樣位居第五位,長期觀察排名更有往前趨勢,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則加約20倍,並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近年不少名人飽受攝護腺癌之苦,包括藝人余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衛教專家潘懷宗、以及作家李家同等;而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更在2021年因攝護腺癌惡化離世。攝護腺癌是個進展緩慢的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現攝護腺癌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甚至轉移到骨頭、肺臟、肝臟、腎上腺等處,會出現骨頭轉移、內臟轉移的,屬於進展較快速、惡性度較高的高風險攝護腺癌。想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光醫院董事、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有一種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當PSA異常升高,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攝護腺切片,因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可達95%,如果早期發現,就不必擔心會死於攝護腺癌。(原文刊載於2021/3/10,更新時間為2023/7/4)
閱讀更多
3/ 14
第 3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