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恩蔵絢子
認知的能力會因為得到阿茲海默症而衰退。再者,患者本人與家人,都會因為保護不了個人領域,而覺得自己的主體性與自由被剝奪了。這不只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問題,也是「期待患者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家人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4-11-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當我們聽到「靠爸一族」時,常會在心中把對方貼上負面標籤,直覺這個人的一身成就是因其背景,並非自身努力得來。然而,我們每個人都要「靠爸」才能出生、成長,因為從家族系統的角度來看,靠爸的「爸」字不是爸爸,而是家族有形跟無形的傳承。這些內涵不僅僅是個人的依賴,而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動力,藉由繼承前人的成就、經驗與資產,下一代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尋求自我實現並貢獻社會。前陣子時常被提起的張國煒和齊廷洹事件,正是詮釋了如何正向看待「靠爸」的最佳例子。
閱讀更多
2024-09-18
林靜君談心室
「我和先生結婚17年了,夫妻間沒大問題,他是慢郎中,我是急性子。今年他和同事聊天聊出感情,他說他們契合度接近滿分,什麼都不用說,對方就知道他要什麼;我們則是三觀不合,他都在遷就、委屈,跟我溝通也沒有用。雖然他答應跟對方分手,但一周後變冷淡,他說對我沒愛,卻放不下我們母子,想兩邊照顧。我無法接受。我沒辦法理解,好好的家為什麼說變就變呢?我不溫柔,但都用行動來表示對他的好。他是我的天,沒想過他會離開,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我想有機會彌補。現在,他又說想一個人生活,覺得婚姻壓力大,正在考慮是回到家庭還是獨自生活。我感到無奈,不想當決定者,希望能有個方向。」
閱讀更多
2024-07-10
林萃芬
根據媒體報導,愛家名醫因與護理師的不正當關係而陷入醜聞。太太對此發表了正式聲明,表示家庭關係一切正常,老公仍然每天回家。你是否曾想過,外遇背後隱藏的心理動機和誤解是什麼?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指出,外遇現象並非僅僅是表面的背叛,往往涉及深層的心理動機和錯誤的認知。從性關係的和諧是否能預防外遇,到穿著和外貌是否會影響忠誠度,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閱讀更多
2024-06-12
理白小姐(梁靖悦)
對一般人來說,自律是違反人性的。例如,想要每天早晨 6:00 起床,並且慢跑 30 分鐘,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但是睡覺、耍廢、滑手機,這些事做起來卻不費吹灰之力,為什麼?因為內建的驅策力很強烈,所以不用鞭策,自動自發會去做。所以,想達成自律,必須找出「內心強烈的驅策力」,這個驅策力需要跟 情感連結 越深,越強烈!
閱讀更多
2024-05-15
林靜君談心室
網路社群平台感情詐騙猖狂,已經興盛好幾年的海外喪偶軍官交友邀請,迄今怎麼刪都刪不完,真想調侃這些國家軍官太太的死亡率比上戰場要高。但舊的詐騙手法仍在沿用,表示還有效,而近年以熟齡人士交友為手段,「假交友」結合「假投資」模式,成為新型態詐騙手法。
閱讀更多
2023-12-21
曾少芬
親密關係最終的問題都不是外界的,不是孩子、不是生活壓力、不是家庭瑣事,本質是彼此缺失了 情感連結 和內在需求的回應。
閱讀更多
2023-10-1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閱讀更多
2023-09-07
商沛宇
剛到癌症醫院工作不久時,我遇到一位罹患肝癌的二十多歲女孩。女孩一直都很努力地接受治療。有一回,原本預定入院做完幾天化療便返家,沒想到在這段過程中,她的疼痛更加難以控制,人也變得嗜睡。醫師告訴她的父母,這一次的狀況不是很樂觀,或許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提醒他們要有心理準備,並建議:「可以開始思考『後面』的事情……」
閱讀更多
2023-05-17
盧拉拉
日本NHK電視台於二○一○年製播了一部《無緣社會》的紀錄片,描述在現代社會,許多維持人際關係的傳統被打破,人們獨自居住生活,一點一點地失去與社會的連結,而無緣社會中,所謂的無緣分為: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指和親人之間疏於聯繫、和鄰居無往來且沒有知心友人,最終淪為在現代社會中孤身一人的景況。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