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嗎啡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55

「10幾年來沒一天不痛」癌細胞入侵骨、腦…她4度化療靠健身增肌:花半年甩掉拐杖,重拾行動自由

tCol 2025-02-11

癌症希望基金會/呂宜螢

「10幾年來沒一天不痛」癌細胞入侵骨、腦…她4度化療靠健身增肌:花半年甩掉拐杖,重拾行動自由

剛過中午,緩步走上二樓的麗明大口大口喘著氣,一時也說不出話,似乎還有些許噁心不適感。我們詢問她需要什麼幫忙,一同前來的姊姊慧明輕輕揮手對我們說:「不用,給她一點時間,讓她自己慢慢緩過來,她可以的!沒事!」

閱讀更多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tCol 2024-12-27

照護線上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請問哪些患者較常出現癌症疼痛?

閱讀更多

我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原來有6個D,代表認知功能減退!

tCol 2024-12-16

卓良珍

我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原來有6個D,代表認知功能減退!

認知功能是一個人表現知覺感受的心智狀態,像是注意力、記憶力,以及解決問題與表達的能力等。認知功能的改變會受個人腦神經功能、身心健康狀態,以及對於外界環境的變化或社會心理壓力的刺激之適應力所影響(Birren & Birren, 1990)。

閱讀更多

台灣近3成長者「多重用藥」!老年醫揭4大危險組合:這款藥配抗憂鬱藥吃「嚴重恐昏迷」

tCol 2024-10-01

蔡曉萱 整理

台灣近3成長者「多重用藥」!老年醫揭4大危險組合:這款藥配抗憂鬱藥吃「嚴重恐昏迷」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多種慢性病問題,不知不覺中成為「多重用藥」的高風險族群。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近3成都有多重用藥情形。為何多重用藥會帶來風險?如何確保長者用藥安全?本文將詳細解析。

閱讀更多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tCol 2024-08-23

郭美懿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tCol 2024-08-12

郭美懿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答應媽媽「一定把她醫好」卻失敗,母受癌王折磨只剩36公斤…毒物專家:若時間重來,我希望做這些事

tCol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答應媽媽「一定把她醫好」卻失敗,母受癌王折磨只剩36公斤…毒物專家:若時間重來,我希望做這些事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自費治療1個月20萬,2年就要480萬!他壯年確診肝癌:那時我面對「活著破產、放棄等死」的抉擇

tCol 2024-01-17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自費治療1個月20萬,2年就要480萬!他壯年確診肝癌:那時我面對「活著破產、放棄等死」的抉擇

文/鄭名威大家都說三十而立,而我是30而「慄」。這一年我買了人生第一台車、和老婆創業開旅行社、心愛的女兒出生,也是這一年,檢查出了6公分的腫瘤。從小生長於破碎家庭,自從知道確診癌症後,我抱著才6個月大的女兒痛哭,深怕自己倒下,讓這噩夢延續到下一代。

閱讀更多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tCol 2023-07-31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 嗎啡 、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健保署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

年紀愈大的好處,少點憂慮多點自在!不必勉強跟不喜歡的人往來,活得愈來愈像自己

tCol 2022-12-02

偉文隨筆

年紀愈大的好處,少點憂慮多點自在!不必勉強跟不喜歡的人往來,活得愈來愈像自己

長達將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物,也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涯規劃,包括這本書的作者,伯恩˙韓瑞希,八十多歲的生物學家與超級馬拉松多項紀錄的締造者。

閱讀更多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