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郭美懿
據國健署最新資料,2022年「子宮體癌」發生人數已擠下胰臟癌,躍升為國人前十大癌症第10名,其中「子宮內膜癌」佔逾9成,不僅發病率上升近3倍,病例數也激增10倍,是排名攀升最快的癌症。醫師提醒,女性愛用的營養品如膠原蛋白、胎盤素等,部分可能因含有雌激素或是會刺激雌激素的成分,容易導致荷爾蒙過剩,進而造成內膜病變,甚至增加罹癌風險,須審慎留意成份來源。
閱讀更多
2025-03-14
呂紹睿
編按:「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在彎曲膝蓋、久坐後起身、或突然改變姿勢時,有時會聽到清脆的彈撥聲或摩擦聲;甚至會感到膝關節突然無法使力,或是在某些姿勢感覺被鎖住;嚴重者會逐漸變形,慢慢喪失功能。被譽為「全台最難掛號」的骨科名醫呂紹睿,在新書《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中提到,這疾病,學名為「骨性膝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從 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 直譯而來,也因此誤導大眾,以為是老化造成膝關節「退化」。實際上,如同保養牙齒般妥善護理並正確使用,膝關節可長久保持健康,到老都不會退化。
閱讀更多
2024-11-15
NOW健康
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與西式飲食習慣,加上缺乏運動,易導致肥胖並引發慢性發炎,增加慢性疾病風險。專家建議,肥胖與慢性發炎息息相關,減重困難者應從飲食與營養著手,尤其補充足夠的硒,有助改善代謝、抗發炎,並減少體脂與腰圍。
閱讀更多
2024-09-12
照護線上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化名),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閱讀更多
2024-09-05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紀增長,體重不知不覺上升,即使克制食慾、努力運動,體重計數字卻還是失控!難道過了一個年紀,當真是呼吸、喝水都會胖?其實造成體重增加的原因,可能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中,營養師高敏敏就揭露10個容易被忽視的增重原因。
閱讀更多
2024-08-29
蔡曉萱整理
編按:曾多次登上中國春晚的48歲魔術師劉謙,近日驚傳罹患肺腺癌,並於今年2月完成手術,所幸只是零期。綜合媒體報導,劉謙是在年初春晚表演前發現肺部有陰影,但為了不影響演出而選擇在年後進行手術。他坦言,由於小叔前一陣子才因肺癌離世,推測有家族遺傳病史,加上自身有吸菸習慣,因此在醫生建議下決定盡快接受治療,也戒掉多年菸癮。醫師提醒,除了抽菸可能導致肺腺癌,空污與家族遺傳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呼籲民眾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是對抗肺癌最好的方法。
閱讀更多
2024-08-21
蘭迦納特
額葉損傷病患遇到的記憶問題,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記憶挑戰有著直接的關聯,而這個關聯成為我對前額葉皮質深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即使在沒有具體損傷的情況下,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仍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進一步導致顯著的記憶問題,例如我在埃文斯頓醫院神經心理學診間測試的許多病患,轉介過來是為了評估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但在進一步測驗後,卻發現是臨床上的憂鬱症。
閱讀更多
2023-02-06
NOW健康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向來是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日前因直腸癌過世,顯示各界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重視。不過大家或許知道吃下過多鹹鹹的香腸等醃漬物會增加腸癌風險,卻忘了「甜甜的」這個是最容易忽略的腸癌 元凶 !
閱讀更多
2022-10-13
翁申霖 整理
一名男子不抽菸、不喝酒、愛吃水果,卻在某日因突發性腹痛、呼吸喘送急診就醫,竟被診斷為「急性胰臟炎」,抽血時更抽出乳白色激似「煉乳」的血液,當天立刻收治住院。他疑惑,自己飲食健康且生活正常,怎麼會無端與胰臟炎扯上邊,有醫師便透露水果正是最大 元凶 。
閱讀更多
2022-10-04
John Lee
認真工作的你,為什麼總是為錢所困?只有「讓錢為你工作」,才能實現財富自由!本書將讓你從一位勞動者,轉身成為資本家,透過財富的力量,讓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不是要看起來像個有錢人,而是要成為有錢人。以下介紹韓國人之所以無法致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必要的補習費。本書作者John Lee長期活躍於華爾街中心,有「大韓民國最強基金經理人」之稱,他認為韓國人之所以無法致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必要的補習費。(原文刊載於2021/11/18,更新時間為2022/10/4)
閱讀更多
1/ 8
第 1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