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不快樂

顯示第 141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23

當身體病痛看不好時,該怎麼辦?她十年來求神問卜、祈禱算命,最後無論人鬼神,都給「這個」答案!

tCol 2020-03-09

邱子瑜

當身體病痛看不好時,該怎麼辦?她十年來求神問卜、祈禱算命,最後無論人鬼神,都給「這個」答案!

消沉,以年為計。不知道如何治療,四處求醫未果,不知道身體怎麼會變這樣,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連好好坐著上廁所都無法的日子,實在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也欠缺人生計畫,心情總是起起伏伏的。通常在太難過、感到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到台北的龍山寺去跟菩薩說說話。

閱讀更多

自己快樂,周邊的人才會快樂!芳療師許藍方:用「幸福」應證自己的價值,有負面情緒也沒關係!

tCol 2020-01-20

小虎文

自己快樂,周邊的人才會快樂!芳療師許藍方:用「幸福」應證自己的價值,有負面情緒也沒關係!

臺灣的職場有加班文化,傳統家庭有犧牲文化,不自覺地用辛苦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走上這條路,請及時回頭,這麼多芳療故事的事實證明,唯有自己快樂,周邊的人才會快樂。尤其熟齡後要快樂,就跟過去的辛苦告別吧!現在開始用「幸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管是朋友還是愛人,讓真心喜愛的人留在身邊,這不是任性,而是自覺。

閱讀更多

不照母親的意思活,竟被責備是丟光她的臉;蔡康永:人生是讓你拿來活的,不是逗大家開心的

tCol 2020-01-09

蔡康永

不照母親的意思活,竟被責備是丟光她的臉;蔡康永:人生是讓你拿來活的,不是逗大家開心的

在小事上滿足父母的期望,但在大事上父母要尊重我們的意願。

閱讀更多

路嘉怡給未來50歲自己的一封信:活到半百了,請你放下那些過往人生裡不快樂的人事物

tCol 2020-01-09

路嘉怡

路嘉怡給未來50歲自己的一封信:活到半百了,請你放下那些過往人生裡 不快樂 的人事物

身為一個自圓其說界的高手,我要說,是因為走出了極度掙扎的四十歲卡關期,給五十歲的一封信在這時候,就會變得格外有意義。

閱讀更多

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3個方法」走向健康正向的幸福人生,交朋友也是其中之一

tCol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3個方法」走向健康正向的幸福人生,交朋友也是其中之一

快樂的人有比較大的社交圈,而社交網絡的大小又跟老年的健康很有關係。憂愁的人可能想要朋友,但是朋友卻不喜歡憂愁的人,悲觀者的寂寞可能是走向疾病的路徑。

閱讀更多

母親停經後仍天天用衛生棉,背後故事令人鼻酸!醫師曝50歲後女性一定要知道的事

tCol 2020-01-08

NOW健康

母親停經後仍天天用衛生棉,背後故事令人鼻酸!醫師曝50歲後女性一定要知道的事

已屆更年期之年的53歲張女士,遇到一個難以啟齒的困擾,就是在她生了2個孩子之後,一直飽受漏尿之苦,倒垃圾、提重物、打噴嚏、大笑時,尿液都會不自主的漏出,外出活動時也動不動就要找廁所,飽受尿失禁之苦。

閱讀更多

離婚時,不敢讓任何人知道!沈唐走過中年失婚風暴:活在過去會憂鬱,活在當下才快樂

tCol 2020-01-06

小虎文

離婚時,不敢讓任何人知道!沈唐走過中年失婚風暴:活在過去會憂鬱,活在當下才快樂

潛意識溝通專家沈唐說「活在未來會焦慮,活在過去會憂鬱,活在當下會快樂!」可是她也曾離婚不敢跟任何人說,自我逃避了好多年,才有勇氣為自己而活,她也特別容易理解「女人為何很難走出來?」

閱讀更多

母親罵她笨又醜、前夫外遇小三懷孕…40歲後終在美國找到真愛:別擔心變故,未來會更好

tCol 2019-12-17

彭芃萱

母親罵她笨又醜、前夫外遇小三懷孕…40歲後終在美國找到真愛:別擔心變故,未來會更好

51年次的溫怡芳從小家庭破碎,加上母親總是批評她「很笨、很醜、很不乖。」常年的負面情緒,讓她變成討好型人格。29歲赴美依親、30歲嫁給來自瑞士的白馬王子,就在她認為人生自此順遂之際,前夫外遇,遭逢另一個生命重挫。幸運的是,她遇見了現在的先生;樂觀、自信的他,讓她重拾起對人、對生命的信賴。

閱讀更多

有錢人沒資格喊辛苦?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年後,別處在福中不知福、不要窮得只剩下錢

tCol 2019-12-13

陳俊欽

有錢人沒資格喊辛苦?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年後,別處在福中不知福、不要窮得只剩下錢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最慘,別人的都不怎麼樣,因為大家都最在乎自己的,別人的——看開點、隨便啦、加油啦、不要無病呻吟──如果比我有錢,那可惡了:不要處在福中不知福啦、不要窮得只剩下錢啦……

閱讀更多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tCol 2019-12-12

顧浩然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