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親近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81

學當「成熟善良」的人!有自己主見,也懂尊重對方立場,不受他人牽著鼻子走,沒有回報也無所謂

tCol 2024-09-12

李美蘭

學當「成熟善良」的人!有自己主見,也懂尊重對方立場,不受他人牽著鼻子走,沒有回報也無所謂

敏愛不僅在和媽媽們的關係,在其他的人際關係上也經歷了類似的困難。在學生時代,她總是為了和別人成為朋友而努力迎合對方,只要能和朋友關係變得 親近 ,即使她心有不願,也會盡量忍讓。如果發現朋友與其他朋友關係比自己還好,就會感到很傷心,甚至到不吃不喝的程度。越受傷就越執著於朋友關係,漸漸的,有些朋友因為這種態度而疲憊不堪,也有人藉由她的這項弱點,提出無理的要求。她擔心如果拒絕就會失去朋友,所以再難的要求都會盡量答應,但是朋友們卻未回應敏愛的請求,因此她一再受到傷害後獨自離開。反覆失敗,人際關係模式仍然沒有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敏愛根深柢固的信念。

閱讀更多

60後人生更清爽!日本主婦分享5技巧簡單生活:擺脫不擅長家務、別再年節送禮「真正想送時才送」

tCol 2024-09-04

郭美懿

60後人生更清爽!日本主婦分享5技巧簡單生活:擺脫不擅長家務、別再年節送禮「真正想送時才送」

據勞動部2023年統計,台灣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雖然60後體力、精神不若青壯年,但經濟上有更多餘裕,也更懂得取捨,揀選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擁有1.75萬人追蹤的YouTube頻道「60後的幸福生活(60歳からの幸せライフ)」,就分享了3個人生智慧,幫助大家在步入熟齡後擺脫身心負擔,過得更清爽!

閱讀更多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tCol 2024-08-26

黃靖文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tCol 2024-08-23

郭美懿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老得漂亮,是一種本事!中年是人生的轉折點,學會「減法生活」避免成為討人厭的大人

tCol 2024-08-14

千里淳風

老得漂亮,是一種本事!中年是人生的轉折點,學會「減法生活」避免成為討人厭的大人

一個人究竟是如何活成他年老時的樣子的? 簡單來講就是四個字:積習難改。

閱讀更多

父失智託付給我處理,後母竟把數百萬存款、數間房產轉贈給自己!該如何追回財產?可告後母?

tCol 2024-08-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父失智託付給我處理,後母竟把數百萬存款、數間房產轉贈給自己!該如何追回財產?可告後母?

對於家中有失智...等身心障礙家屬的家庭,或多或少有聽過「監護宣告」這個法律專有名詞。

閱讀更多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tCol 2024-08-12

彭蕙珍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20年婚姻想20天就決定!」58歲范琪斐宣布離婚…美籍丈夫外遇、「晚年生活想像不一樣」成癥結

tCol 2024-08-02

郭美懿、林暐鈞

「20年婚姻想20天就決定!」58歲范琪斐宣布離婚…美籍丈夫外遇、「晚年生活想像不一樣」成癥結

58歲知名媒體人范琪斐週五(8/2)宣布與結婚20年的美國老公Roberto離婚;范琪斐在臉書透露,再過2個月,就是兩人結婚20週年,本打算小旅行慶祝,未料在7/31兩人即協議分手。兩人對婚變原因各有不同版本,Roberto認為跟她生活不快樂,范琪斐則直指第三者介入是導火線,但遠因還是兩人對老年生活的想像不一樣。「我的想像是兩個人,在鄉下,買個房子,讀書種菜。他的想像,是可以回到 18 歲,跳舞到天亮。」

閱讀更多

天生就愛去旅行?科學證實親近自然就像打一劑腦內啡,不只療癒心靈還能加速康復、提升健康

tCol 2024-07-30

葉庭均

天生就愛去旅行?科學證實 親近 自然就像打一劑腦內啡,不只療癒心靈還能加速康復、提升健康

思考一下,那些最貴的公寓、別墅或養老院,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擁有無敵海景或者山景呢?無論文化、性別、職業、教育程度如何,人類都是一種喜歡欣賞優美景色的生物。那麼,當我們看到這些優美的景色時,我們的大腦內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閱讀更多

從外遇看人性:原來「性」不是決定因素!林萃芬剖析13個常見迷思,解構婚姻中的情感需求與心理動機

tCol 2024-07-10

林萃芬

從外遇看人性:原來「性」不是決定因素!林萃芬剖析13個常見迷思,解構婚姻中的情感需求與心理動機

根據媒體報導,愛家名醫因與護理師的不正當關係而陷入醜聞。太太對此發表了正式聲明,表示家庭關係一切正常,老公仍然每天回家。你是否曾想過,外遇背後隱藏的心理動機和誤解是什麼?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指出,外遇現象並非僅僅是表面的背叛,往往涉及深層的心理動機和錯誤的認知。從性關係的和諧是否能預防外遇,到穿著和外貌是否會影響忠誠度,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