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蕭婷方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共存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閱讀更多
2022-01-21
林信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共存」,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閱讀更多
2022-01-21
林靜君談心室
「我開口講話沒三個字,老公就當眾人的面吼:『妳不懂,惦惦啦!』,再不然就是潑冷水或是嘲諷。可是他對外人卻都是客客氣氣,還會跟人家討教,真是氣人。」杜杜這樣說著她與先生的事,這劇本可能妳也不陌生,放眼身邊有這樣困擾的姐妹們並不少。
閱讀更多
2022-01-17
蕭婷方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閱讀更多
2022-01-13
林信男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 人數 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染疫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閱讀更多
2022-01-11
張莎莉
高薪的人上下班不必擠公車、擠捷運,坐在賓利車裡的他們為什麼哭?我不知道,但我確定,年過45過著月薪3萬元的人生,我真的笑不出來,我,肯定會哭。
閱讀更多
2022-01-10
林信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染疫 人數 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閱讀更多
2022-01-07
照護線上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
閱讀更多
2022-01-07
施宇宸
2020年7月的一則新聞提到,依據勞保統計數據,職業工會投保 人數 雖然只有勞保總投保 人數 的1/5,但是領取勞保年金總金額卻已超越一般受僱勞工。只占1/5的投保 人數 ,領取年金總額竟然比占4/5的一般受僱勞工來得多?這是什麼道理?一位不願具名的勞動部官員則向記者透露說,這是公開的祕密,只是沒有人敢攤開來談。挖賽!那誰還要傻傻地跟著雇主保阿?當大家是白癡嗎?到底為什麼在職業工會投保的勞工可以領得比較多呢?
閱讀更多
2021-12-30
譚艾珍
敬老票通過捷運閘門、公車感應器的時候,會發出嗶嗶嗶三聲,很多老人說這是「三聲無奈」,我說不是!這哪有無奈呀?這是「三聲福祿壽」,是一種祝福的聲音。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