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人癌症免費篩檢上路15年,去年有逾480萬人次接受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而接受後續檢查及治療的「陽追率」為85.4%,也就是每100名陽性反應個案中,有85人至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
再進一步分析,大腸癌篩檢人數約為128.3萬人、陽追率80.54%;子宮頸癌篩檢人數約212.7萬人、陽追率86.02%;乳癌篩檢人數約91.6萬人、陽追率93.62%;肺癌篩檢人數約8萬人、陽追率88.07%。而口腔癌篩檢人數約40.5萬人,陽追率僅77.4%。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經篩檢更容易發現早期癌症個案,以大腸癌為例,因為篩檢而發現的個案中有93.4%是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相反的,未篩檢發現的大腸癌癌個案中只有26.9%為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而大腸癌早期5年存活率超過9成,晚期(第4期)卻僅不到2成。
此外,陽追率也與存活率息息相關,林莉茹再舉以大腸癌篩檢為例,根據研究顯示,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者,若在篩檢後超過6個月以上再做大腸鏡檢查,得到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可達2倍;而若超過1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則風險更達2.8倍。所以越早接受進一步檢查,罹癌的風險就越低。
實證定期篩檢早發現,能提高存活
國際研究已證實4癌篩檢(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可早期偵測癌症及癌前病變進而降低死亡率:
1.大腸癌
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的大腸癌死亡率。
2.乳癌
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3.口腔癌
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的死亡風險。
4.子宮頸抹片檢查
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另外,國際研究指出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與胸部X光相比,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延伸閱讀:
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由院所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依民眾就醫意願協助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
國健署呼籲,民眾若篩檢結果異常,不必驚慌,依醫囑進一步檢查即可,早期處置可降低癌症威脅,減少個人及家庭影響。
2025年擴大國人癌症篩檢之年齡層與項目:
(1)肺癌:重度吸菸者(吸菸史≥20包/年)及家族史者(45-74歲男性、40-74歲女性)
(2)大腸癌:45-74歲、40-44歲具家族史者
(3)乳癌: 44-74歲女性
(4)子宮頸癌:≧25歲女性
(5) 35歲、45歲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