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東北季風帶來境外污染物,若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就可能使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誘發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也發現,若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30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罹患肺腺癌風險高出每天吸菸1包以上的老煙槍1.044倍,凸顯「空污」與肺腺癌的關連性。
除此之外,與空污最直接的疾病,當屬「氣喘」。據2022年《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顯示,全台約有200萬人受到氣喘困擾,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1位氣喘患者。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環境中,不僅會增加氣喘的盛行率,還會提高氣喘患者發作的頻率。
臺中榮總胸腔內科醫師王俊隆指出,氣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反覆出現氣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難、胸悶、喘鳴聲、夜間咳嗽加劇等症狀;也可能因運動、過敏原、刺激物、天氣變化、空氣污染或病毒感染而產生變化。
氣喘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喘鳴聲、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喘)等4大項,但依病情不同,不一定會全部呈現;也不是有上述4種症狀,就是氣喘病,例如心臟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也可能出現。
每位氣喘病人的症狀嚴重程度不一,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有些症狀會自行恢復或經由藥物治療而改善。雖然氣喘發作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緩慢出現,通常症狀不是很嚴重,但是急性惡化時可能非常嚴重,若未給予有效治療也可能會致命。
如馬來西亞男星鐘盛忠的父親,今(2024)年農曆除夕時就因為看別人放鞭炮,不慎吸入濃煙導致氣喘發作,致使呼吸困難、發紫,儘管緊急送醫,仍在昏迷9天後不幸離世。而距離金蛇年也只剩下1個多月時間,若民眾祭祖或前往寺廟參拜,也要注意焚香、放鞭炮可能產生的濃煙。
延伸閱讀:
3招迎戰空污,這樣做自我保護
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國健署也提供民眾以下3招自我保護策略:
1、外出時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2、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3、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