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血緣, 但彼此相愛的一家人
「不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就沒有感情,」一頭招牌捲髮,打扮輕便,沈伯洋說得斬釘截鐵,2022年底,他終於收到法院的裁定確定書,為長達兩年多的收養之旅劃下完美句點。
近年以中共資訊戰研究聞名全台的沈伯洋,光從履歷來看,他穩穩地走在菁英道路上:復興中小學、建國中學、台大法律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畢業後順利取得國立大學教職。
但沈伯洋對於菁英好談的成功之道無甚興趣,與他心靈關懷更接近的,是社會的畸零者、邊緣人,與罪犯。
(照片來源: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讀台大時就埋下收養的種子「小孩剛出生就幫忙更好」
他出身商人之家,父親在厄瓜多做進出口貿易,往往大半年不在家,他聰明但反叛,常在課堂上與師長頂嘴,是那種成績好,老師卻不愛的孩子。
直到上大學,受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影響,他研究起少年事件法,研究所時週週到少年輔導機構報到,為非行少年(曾犯法或有犯法之虞的少年)輔導課業,他驚愕於:原來這些少年,離我們沒那麼遠。
「我發現他們學習能力其實很好,」沈伯洋觀察,這些少年多出自失能家庭,父母可能正在服刑或很少回家,在學校卻又不被接受,終至走近犯罪,一切彷彿宿命。
這使他對輔導少年很有熱情,他自學塔羅牌,但只為以算命之名,行教誨之實,少年們多半諮詢的都是感情困擾,沈伯洋便會趁機曉以大義。
當時才20歲的沈伯洋,便在心裡埋下了收養的種子,「我們現在才幫他們,如果小孩剛生出時就幫不是更好?」
與妻子交往時,就提議收養小孩
沈伯洋並非只是想想而已,和妻子曾心慧交往時,沈伯洋便主動向曾心慧建議,未來不如選擇收養,當時曾心慧只覺得他在開玩笑。
直至兩人婚後,求子多年不順,沈伯洋又再度建議曾心慧可以收養。
「他認為重點不是血緣傳承,而是理念或價值觀,為什麼一定要自己生?」但對曾心慧而言,一時自然難以接受,一則擔心孩子長大一去生家不復返,二則也擔心,自己是否能對無血緣的孩子付出完整的愛。
對此,沈伯洋則對老婆妙回,「我跟妳也沒血緣關係,不也很相愛嗎?」不斷鼓勵曾心慧,一定能做得到。
兩人也事先約定,收養後,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不能把孩子「退回去」,「就像親生的小孩,你不可能養一養,覺得不乖就送出去,」沈伯洋說,收養後就是自己的孩子。
取得初步共識後,兩人便向勵馨基金會遞交申請,繳交自傳、推薦信、財力證明等,接著便是收養課程與社工家訪、心理評估等,過程長達約一年。
「我覺得審查嚴格是好事,」沈伯洋坦言,收養程序漫長是必要的,但他也提醒,社工對於收養者的心理狀況、婚姻狀況都會詢問得非常詳細,部分夫妻可能會覺得過於隱私,難以接受。
收養前長輩反對,收養後女兒不適應
而另一大關卡,則是長輩。
「我爸媽第一反應是,那麼有愛心,去開孤兒院比較好!」沈伯洋坦言,父母起初還是希望他們能自己生育,但他明白,這種事得循序漸進,所以從報名收養說明會開始,他都將過程與父母分享,讓他們有參與感,等孩子來到家中,便不會有太大衝擊。
「這樣對小孩才健康,小孩來也是大家都期待的,」沈伯洋強調,在收養的過程中,長輩的理解非常重要。
在沈伯洋夫婦通過審查後,勵馨便開始幫兩人媒合收養對象,因遇到疫情,兩人起初只能透過視訊與不到一歲的女兒見面,為幫助女兒到家後能迅速適應環境,沈伯洋與曾心慧還錄製多部影片寄給機構,內容是兩人載歌載舞、又唱又跳,只為了希望女兒到家前,能更熟悉爸爸媽媽一點。
(照片來源:沈伯洋臉書粉專)
好不容易,接回已滿一歲的女兒,夫妻倆卻面臨從未想像的挑戰:怕生的女兒黏在曾心慧身上,長達7小時怎樣也不肯下來,不願換尿布也不願洗澡,只要一離開曾心慧,女兒便大哭不止。
慌亂的兩人,吃不下睡不好,一週就瘦了三公斤。
女兒給了曾心慧強烈的被需要感,也讓她心中充滿著愛。
「從見到她的第一刻起,我從來沒想過她是收養的,覺得真的很愛她,」曾心慧回憶,一見到女兒,以往自己母愛會不夠的擔憂便煙消雲散。
女兒始終很黏媽媽,對沈伯洋較為疏遠。直到一次,曾心慧睡著時,女兒因沒看到曾心慧,便迅速爬向沈伯洋,要他抱抱,「那就是我第一次真的被需要,」沈伯洋說,感情就是靠培養,愈照顧孩子,就會愈愛孩子。
「我真的會忘記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在沈伯洋好友、中山大學教育所助理教授張宇慧眼裡,沈伯洋一家的氛圍非常甜美,兩人在孩子到臨前便做足準備,家裡不但騰出空間,連桌腳都用可愛的貓桌腳套包好,避免孩子受傷。
從把生母當對手,到感謝生母
張宇慧曾和沈伯洋一家參加高雄大港開唱,發現兩人擔心女兒怕吵,還為孩子預先準備抗噪耳機,呵護程度讓她印象深刻。
「現在看到有人仍在嘗試人工生殖,反而會用puma(沈伯洋綽號)的案例跟他們分享,」張宇慧說,沈伯洋讓她對收養有了全新想像。
但收養畢竟有其難關。因孩子在被收養前,通常由保姆統一照顧,每個孩子能分到的注意有限,因此早期發展可能較為遲緩。
沈伯洋也分享,剛接女兒回家時,女兒因不適應環境,出現行為退化,從會講簡單字彙,變成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但剛好當時遇到疫情,夫婦得以一整天無間斷地與女兒溝通交流,如今女兒語言能力,甚至還比同齡的孩子更為超前,「其實只要有給她好的營養、一直刺激,她的心智就會健全,」沈伯洋堅信,一個人的發展,至少有70%以上來自後天薰陶。
而社會上不少菁英,會希望自己的基因得以傳遞,與妻子都擅長念書的沈伯洋,卻認為沒有必要。
「一個人對社會有沒有貢獻,比他的智商重要太多了,」沈伯洋分析,一個社會通常只需要1%的人有高智商就夠,他認為沒必要自己再階級複製。
至於曾心慧曾擔心的生家問題,在上過勵馨的課程後,也找到了相應之道。
「如今我反而感謝生母,也要讓我的孩子感謝生母把她生下來,」曾心慧坦言,起初會覺得生母是她的對手,但如今她能理解,多數生母對於必須將孩子出養,其實是愧疚的,「但至少她選擇生下來,而且有去找出養的地方。」
於是,見到生母時,曾心慧向生母道謝,表示孩子很可愛,請她不要擔心、不要愧疚,自己將好好照顧。而因經濟困難,不得不將孩子送養的生母,則眼眶泛紅,不發一語。
決定從小就跟女兒坦白身世
兩人也決定依循基金會的課程,從小就向女兒坦白身世。「她本來就有權利知道,」沈伯洋說,身世告知要從小開始,等孩子大了再說便為時已晚,反而形成裂痕,且根據國外研究,也認為誠實告知身世,對孩子的發展較佳。
如今夫妻用「肚子媽媽」來對孩子解釋生母角色,並不時在生活中自然提及,「比如說看照片時,便會對孩子說妳還記得那天去看過『肚子媽媽』嗎?」沈伯洋說,最自然的告知方式,便是一開始就不把它當作祕密。
為顧及女兒心情,沈伯洋夫婦決定,未來不會再自然生育。
但如同許多父母,會希望子女有人陪伴,沈伯洋如今也計劃未來收養第二個孩子。
「我常常開玩笑,我們家就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但我們彼此相愛,」沈伯洋為自己一家下了如此註腳。
閃耀人物_沈伯洋
不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就沒有感情,我們家就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但我們彼此相愛。
1982年生,畢業於台大法律系、賓州大學法學碩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犯罪與法律社會學博士。現為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黑熊學院院長。著有《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 王立)、《打台灣不如騙台灣》(共同作者 吳銘軒、台灣民主實驗室)。
延伸閱讀:出身鹿港富商之家、曾花3千萬吃遍米其林!72歲李昂一生遺憾「當年懷孕沒生下來」,不婚無子晚年如何規劃?
作者簡介_李若雯
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文學系,台大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畢,曾獲台積電文學獎等。90後的老靈魂,喜歡老歌、老書、老事物以及冰淇淋。書寫你所熟悉的、或你所不熟悉的人間故事,希望帶給世界新的感動。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當脆弱與光芒同時閃耀:直面不完美的時刻,26篇經歷低谷與巔峰的人生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