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別摯愛韓良露,妻離世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驟別摯愛韓良露,妻離世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韓良露離世後,「南村落」成為朱全斌與外界建立關係的處所,固定來的學生、朋友,久而久之便成為了家人。(圖/蕭芃凱攝)

人們透過節日祭掃來懷念逝去之人,朱全斌卻說自己罕至亡妻墓前,清明掃墓、平日三炷香也很少做,倒也沒有罪惡感。

「有些人最難接受的就是這個人走了,我就失去了,但我覺得我沒有失去。」朱全斌說,當一個人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她便成為你身上的一部份,「譬如我有些思維、說話的方式都受她影響,成為我的一部份;所以有些部分的她是活著的,在我身上透過我活著啊!」

 

妻子韓良露離開9年5個月了,朱全斌仍保留她生前的工作室「南村落」。斗室有書、有酒、有茶香,如今作為他與學生、朋友小聚的私沙龍,「如果說有遺憾,是空間弄好了,她卻沒有能力享受了。」朱全斌悠悠說道。

 

朱全斌與韓良露相知相守30年,是文壇知名的神仙伴侶,兩人膝下無子,卻有說不完的話,然而韓良露在2015年癌逝,從確診到離開僅33天。從此,朱全斌開始一個人的生活,並先後寫下《當愛比遺忘還長》及《謝謝妳跟我說再見》兩本書。

 

曾經的倉皇失措、身心倒懸,朱全斌靠著書寫康復,「很多人選擇不去想、不去碰,身邊人也覺得不要觸碰,免得觸景傷情,但我就是要談、要面對。」他說,發臉書是片段情緒的出口,寫書則能透過客觀的自我看待,讓自己不再無止盡陷入悲傷思緒。

 

更重要的,是在寫書過程中,他思索回顧兩人30年因緣——「很多人不都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相信,人的相遇有目的,在一起是彼此的修行,而我的功課就是學習獨立。」

 

朱全斌解釋,自己從小沒自信,不敢在公眾面前說話,而韓良露恰恰相反。「她是一個滔滔不絕的人,我想要學的獨立性、很自然地表達意見,全部都是她具備的,30年來我就像是一個見習生!」

 

▲朱全斌與韓良露結褵30年,是夫妻、知己、也是工作伙伴,圖為2010年兩人到日本拜訪一位紀錄片前輩時的工作照。(圖/朱全斌提供)

 

「我後來想通了,為什麼我們這個關係要結束?因為我要畢業呀!必須要實踐我學會的東西。」妻子從人生的舞台退場,他才有了精神獨立的空間,從被朋友調侃「從沒聽過你講話」,到能對公眾侃侃而談一個人的老後,「太太走後,我寫了3本書,就可以知道我有多少話想講!」他打趣道。

 

不強求重逢,領悟在一起是彼此的修行

 

妻子離世頭幾年,朱全斌大量閱讀靈學書籍、探索生死,希望夫妻倆來世有重逢的一天,但隨著時間拉長,卻越是看透,「現在覺得下輩子也許沒碰到她,也沒有關係了!」

 

不強求重逢,是因彼此都有自己的功課。朱全斌回憶,兩人相識時,韓良露常說人生最美妙的,是一個人拿著一本書吃東西。但她離世前的最後2、3年,卻改口:「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是可以跟你在一起吃東西。」

 

「她改變了,表示她的課修完了。但我的功課是學習獨立,必須她不在場,我才可以展現出來。」朱全斌說,他對妻子的離開當然不捨,但夫妻即使相伴50~60年,最終還是會有一個人先走,「這件事是遲早會發生的。」

 

而他在60歲喪偶,或許是一種祝福。「兩個人在一起,很多人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最後要走的那一天,彼此都是不獨立的個體。我在60歲的時候碰到這個事情,至少還有充裕的時間、有能力,去活出獨立自我。」

 

▲朱全斌在妻子離世3年後寫下《謝謝妳跟我說再見》一書,書中紀錄自己的哀悼與思念,還有蛻變後的成長。(圖/朱全斌提供)

 

失去另一半,還是可以享受生命

 

當年驟別摯愛,讓朱全斌半年內瘦了7公斤、椎間盤突出,一度不良於行。他靠書寫、閱讀緩解哀傷,朋友、學生們更是輪番約吃飯、陪伴,甚至怕一個人的生活寂寥孤單,在他生日當月日日設宴慶祝,把「生日」變成了「生月」,持續至今。

 

「一開始不願出門,怕去到以前一起去過的餐廳、出國,會觸景傷情;所以先從陌生的地方開始,透過新鮮的經驗、未知的世界去轉移。」他坦言,妻子走後,自己會比較積極思考生命的意義,設法有些行動。這包括寫作、閱讀、做廣播、主持電視節目、旅行、運動,聚會很多,即便5年前退休了,仍將一個人的老後活得生猛有力。

 

退休、喪偶、獨居、無子女…可能成為「孤苦老人」的生活狀態,也被他重新演繹為獨立老的正向典範,「失去了另一半還是可以開心地享受生命,不依賴他人,獨立掌握自己老後的人生。」

 

不過他強調,這不是要你逞強,「因為人會老,不可避免需要依賴別人,所以平常就要有一些好關係。」他的理論是這樣的關係不能太少,「三五知己不夠,我平常會互動的朋友、學生至少20個,才可以輪流找他們。」

 

好比與學生、朋友們組成的「男子漢廚房」,每月固定一次在南村落開伙,男生輪流做菜,女生則負責洗碗。有些人則是旅伴,6月底才從西班牙旅行回來,8月又要到德國。「我的朋友分成好幾組,每次3~4個人;這樣我就不會像別人煩惱兒女不來看我,也不會情勒人家!」朱全斌大笑。

 

▲學生們暱稱朱全斌「斌斌」、「斌哥」,常約他吃飯、出遊,最高紀錄是在他生日那個月,一連吃了25頓「慶生宴」。(圖/朱全斌提供)

 

用「說再見」心情相處,道別時沒有遺憾

 

「我常覺得太太走了以後,自己變得比較勇敢,因為人生最害怕的事情已經發生,我也活過來了,還有什麼是我不能承受與面對?」

 

像之前誤按釣魚簡訊,耕耘多年的臉書帳號消失2週,當時眾人齊喊「回憶、照片、記錄都沒了,好可惜!」朱全斌卻豁達以對:「反正我都70歲了,總有一天要跟這些東西說再見!」提早結束,只是早一點面對這堂課。

 

但也不是老了就該捨棄一切,「與其說是斷捨離,不如說是有所節制。」他笑說,老了的好處就是可以恣意活,愛幹嘛就幹嘛,不要過度就好。「所謂遺憾,是因為有許多『來不及』,人不該等到什麼時候才做什麼事,而是日常生活中該做就去做。」

 

朱全斌說,別老覺得道謝、道歉、對人好是吃虧,其實改善關係,自己心裡會比較舒服,「每一天都要用『說再見』的心情跟對方相處」,那麼在道別來臨時內心無憾,就是最好的告別吧!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