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他身體各方面退化的速度飛快,牙齒不好,飲食營養不均,身材非常瘦弱,精神越來越不好,後來他連穿戴整潔都顧及不了,身上的味道更讓他 的社交出現問題。有時候他沒來參加活動,我們才發現他自己一人獨居,家裡連電話都沒裝,也不喜歡跟家人往來,即使弟弟與弟媳住在樓上,也都難得見到他一面,只因為他喜歡幫助別人,卻不要別人幫他,他覺得丟臉。
有一天他拉著行李箱來協會經營的社區照顧服務據點找我,問他能不能去住養老院。我說當然可以,而且我們之前一起去服務的養老院,離他原本居住的地方很近。他想把房子賣掉,支付養老院的費用,我認同他的規劃,因為他的確需要被照顧,才能有正常生活起居。在養老院至少有穩定的三餐,也有人打掃清潔,還能好好洗澡,也有人幫洗衣服。
但再經過半年,他已經瘦的不成人形,不但快走不動了,房子還沒有賣掉,身上也沒什麼錢吃飯;有時候里長還會發現他就睡倒在公園、便利商店門口等地方。雖然社工早就介入關懷,但家屬表示老頭子沒有住安養院的意願,他有房子、有妻子、有兒子;即使社工想要將他安置,也沒有權力,只能勸說。看著他老人家幾年前還風風火火的到處為人服務,卻在幾年內變成街頭遊民,真是令人鼻酸,不勝唏噓。
認識安養信託機制
看著「老頭子」淒涼的晚景,我開始思索,應該做些什麼,讓每個人在還保有自主意識時,做好財務規劃,畢竟沒人能保證自己不失能,不失智。因為我在電台有主持財經廣播節目,對於個人資產規劃的相關議題本來就有留心,且當社會大眾把討論焦點放在如何做好退休的財務規劃時,我發現包含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李智仁執行長,在《信託敲敲門:樂齡理財,人生更精彩》一書中,提到金管會所推動「信託2.0:全方位信託計畫」,以及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家族信託與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廖一聰,都曾撰文提到的安養信託的益處,讓我領悟到,唯有懂得運用安養信託,才能安享晚年。
而且越早規劃越好,千萬別以為什麼都可以自己來,尤其是與錢有關的事情,最好是在自己腦袋清楚的時候就先安排好。
這幾年國內各大銀行也逐步跟上趨勢,紛紛推出不同的安養信託方案,但一般人對於許多金融專業術語都未必能一知半解,更何況是對信託概念十分薄弱的長輩們,如果直接推薦長輩們,將自己的財產交付給銀行安養信託,他們未必能接受。
我再度開始思索,如何用最簡單的說明,引導這些常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上課的長輩們,尋找適合的財務信託方案。於是我主動與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聯繫,熱心的公會祕書立刻就引薦了任職於合庫金控的蔡森益副理,請他來據點與長輩們介紹安養信託。
蔡副理向參與講座的長輩們分享一個安養信託的實際案例:一位住台北市且富有的老太太,利用信託把自己的財產指名留給孫子,只因為她覺得兒子非常不成才,即使每個月已給兒子二間房子的租金花用,但她仍擔心自己的資產會全部被花光、賣光;於事她透過信託,將自己在台北市的十幾棟房子與財產,規劃給還未成年的孫子,預定孫子成年後可以繼承幾間房子、結婚可以繼承哪些資產、小孩出生又可以繼承什麼資產等。
透過這個案例,蔡副總讓大家理解,在信託的部分,可以隨著客戶的不同需 求,進行不同的調整,並非將資產完全無彈性的封存於銀行。我本來以為,只有少數已開始接觸安養信託議題的長輩與子女,會前來參加這場講座,沒想到現場長輩的反應出乎我意料的熱烈。長輩們紛紛提出自己對安養信託的關注,尤其是「現在沒有很多錢,能不能邊存邊規劃」,以及「離婚、遺產分配時,已信託的財產會不會被計算」等常見疑問。
當時蔡副理也解釋,安養信託跟一般人做退休規劃存錢一樣,約莫需要先把金額累積到一千五百萬左右,然後利用信託,慢慢的把錢領出來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信託功能在後段;前段的存錢得看自己的能力。至於已被信託的財產,是由銀行所監管,就算離婚、往生也不會被直接拿出 來分配,因為這個部分早就做好規劃了,但也可以依個人意志,將信託財產放回到遺產中。如此既有保障,又保有一定靈活度,這就是信託的好處。
安養信託,保障個人資產,也照顧到高齡服務
信託最可貴的,在於同時具有資產獨立性(受信託的資產相當安全,不用擔心會因離婚、往生而被迫重新分配)、延展性(可結合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做適當的資產配置以提升資產運用效率,讓資產用得更久、更靈活,甚至帶來被動收入),遞延性(唯一具跨世代財產管理與傳承的金融工具,資產可指定繼承對象,不受民法中的繼承權規定限制)等優點。信託機制鼓勵民眾提早規劃、進行,這樣才能為長壽風險與漫長退休生活的資金需求做好準備。
而安養信託也可以協助委託人(受益人)理財規劃、穩健投資,提升受益人信託財產的收益;再加上信託業跨業結盟其他廠商,提供受益人生活上全方位的服務,形成與信託客戶緊密結合的關係。不需要等到擁有一大筆資產後再交付信託,提早交付信託可以減少資產被詐騙、被覬覦、被侵佔、挪用的風險。
而且對銀行而言,年滿 55 歲民眾所申辦的安養信託,可以納入金管會信託2.0 「最佳安養 信託獎」評鑑獎勵的範圍。所以銀行為了爭取得名,可能會用比較優惠的價格來 吸引民眾辦理。截至2023年底,約有二十多家銀行有辦理安養信託服務。
此外,安養信託也能與其他金融服務結合,例如受託或運用於「有價證券」、 「以房養老」、各類「保險」,並且與醫療、社福及安養機構老人住宅、殯儀服 務、輪椅接送及租車業者進行跨業合作。因應高齡長者需求,更全方位提供居家 照顧或機構入住、健檢與醫療接送、輔具租用預約,甚至是福利申請、身後事禮儀等服務,真正兼顧財產管理與人身照顧,使信託2.0不只是理財,而是結合高齡 生活需求的全方位信託服務。
即便我們據點的長輩已逐漸認識安養信託,但我自己的觀察,目前社會大眾對於安養信託的觀念建立,真的還有待加強;就連我自己的阿娘、公婆等,還是 比較傾向依賴自己或子女來幫忙管理資產,而非交給銀行信託。
在認真研究過安養信託後,我深深認為,安養信託這種更有保障且保有靈活度的資產管理方式,還能兼顧人身照護,才能使我們在未來更安心邁向退休後的第二人生。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多去瞭解目前國內各大銀行所推出的安養信託方 案,行政院、衛福部不時都有相關的政令宣導,而信託公會也十分有心,已於官 網建立了「高齡者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專區」,資訊十分詳細、易懂,相信能幫助 大家認識信託觀念,找到最合適自己與長輩的安養信託方案。
(本文摘自《熟齡生活齊步走:大笑迎接人生下半場》,商周出版,王淑芳(嫚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