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腦部並不是到了70、80歲才開始產生變化,失智診斷前的10到20年,大腦就已經出現病理的徵兆了。換言之,從中年開始的所作所為,就已經為日後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和認知退化產生影響,大腦開始產生變化。
研究顯示,更早的介入以改善大腦健康,並更密切地研究中年人的大腦,可能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在晚年如何保持更敏銳的頭腦。比如說,規律的運動、足夠的睡眠,以及進行能夠保持大腦活躍的活動,都是有助於抵抗老年失智症的策略。
中年是一個選擇生活方式並接受治療(如果有的話)的絕佳時機,這將在老年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在研究中年人的大腦,因為針對老年人的失智症治療的研究,基本上已經宣告失敗。許多藥物試驗或介入的失敗,其中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是「為時已晚」,我們嘗試介入的措施開始得太晚了,因為大腦已經累積了太多的傷害與病理變化。
腦力30歲達顛峰,「專注」是中年後重要課題
雖然我們幾乎一生都能維持語言相關的能力,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處理訊息的速度和解決不熟悉的問題的邏輯和推理能力會逐漸下降。尤其是反應速度,或是注意力,很明顯地約在30歲時到達巔峰,之後就隨著年紀無情地直線下降。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在工作或生活中,會遇到越來越複雜的事務,常常必須多工處理,注意力又更加的容易分散,而影響處理訊息的速度。「專注」,是我們步入中年後認知老化的課題,我認為保持專注的能力,在中年會比起年輕時更加重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認知功能隨著年齡的變化,個體差異其實很大。有些人到了年紀很老,依然能保持像中年時一樣的認知能力,而有些人在中年時就退化到老年的認知能力了。
青少年抽菸或使用大麻,中年認知退化快
研究發現,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使用大麻或抽菸,並在40多歲時還繼續使用的人,以及在童年時期血液中鉛含量高的人,認知功能在中年時退化得比較快。
但即使不具有這些不良健康行為,有些人在40、50歲時認知老化的速度還是比其他人快,而長期追蹤研究顯示,這可能與晚年會罹患失智症有關,也就是說,開始走上失智症的道路。
大腦有些區域,在中年時期便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對於每天事件的記憶至關重要的海馬迴。海馬迴,是脊椎動物腦中的重要部分,其名字來源於這個部位的彎曲形狀貌似海馬。
靈長類的海馬迴位於內側顳葉,而哺乳動物都有兩個海馬迴,分別位於左右大腦半球。它是組成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大腦皮質下方,是負責關於短期記憶、長期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的作用。而在阿茲海默症中,海馬迴更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還有,在40、50歲時,大腦中的「白質」—負責腦部各區域之間的連接—體積也會減少,這也可能是中年時訊息處理速度變慢的原因。
此外,我們也發現,在中年之後,全身會處在一種低度發炎的狀態,老化的免疫細胞會多於年輕的免疫細胞,這也可能會影響海馬迴學習與儲存新訊息的能力。
而中年女性還面臨更多複雜的問題,例如伴隨更年期而來的荷爾蒙激烈變化,可能會影響大腦的老化,觀察型的研究對於更年期後補充女性荷爾蒙是否與失智症風險相關,仍有不一致的結果,究竟女性荷爾蒙對於大腦影響的機轉為何,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了解。
延伸閱讀:
那麽,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呢?
目前最好的證據顯示,保持中年時心臟血管的健康,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的最佳方法。大腦和心臟血管健康密切相關,導致心臟血管阻塞的因素也同樣可能影響到大腦血管,阻礙血液流動和氧氣供應。
有助於改善大腦和心臟血管健康的行為,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不吸菸等,都可能有助於降低失智症風險。而對於中年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等,醫生通常強調通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來管理血壓和避免這些疾病產生,這些改變對大腦健康同樣重要。
此外,保持社交和大腦的活躍也很重要。保持社交活動與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工作有益於刺激大腦,但也要注意避免造成壓力過大,而導致焦慮、失眠等對大腦健康不利的影響。
總而言之,對抗、預防失智的努力要及早開始,也不是等到中年才開始進行這些健康改變,許多能讓我們在老年之後成功老化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中年之前就開始建立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