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人不管幾歲談戀愛,心裡都會裝著一個男孩或女孩,但是當浪漫期的玫瑰色泡泡消除之後,生命發展階段的差異就開始展開。
年輕時熱戀,可以為了對方翹課、翹班、為愛走天涯,可以為愛生、為愛死,情緒被牽著走,情感劇烈起伏波動,想要緊緊依附著對方。經典情歌《飄洋過海來看你》唱著:「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的來看你;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覆練習。」這種不顧一切的炙熱,不計代價都要愛。
然而進入熟齡,人生的閱歷、生命的經驗不一樣了,家庭、事業、生活有更多的責任和壓力,這時即使愛情來時如龍捲風,還會想有什麼措施可以避免災難,思考更傾向理性。此時的性格不再那麼衝動,為對方情緒大起大落的幅度收斂,比起激情更看重相伴的感受。
熟齡時期的男人對情感比較依賴,期待能獲得支持與照顧。對同階段的女人來說,愛情是加分題,除了彼此共享的時刻,也重視能安排自己的空間、時間,看重關係裡的獨立性。這時的女人遇到問題,想的是如何兩全齊美,就像有位50歲時遇到靈魂伴侶的朋友,被問到麵包與愛情哪個重要時,直言:「這是什麼傻問題?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
找出適合的互動模式,有歧見良好溝通
每個人在親密關係裡的樣貌都不同,例如:
有的人在親密關係裡比較焦慮,需要較多關注,不由自主想要掌握對方行蹤,喜愛被噓寒問暖,從緊密互動感受到自己被愛。
有的人需要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密關係,要有足夠的自由度,希望兩人能有親親密感,但自己仍能去追求個人目標。
不同的關係需求沒有所謂好、壞,單純就是不同。重要的是理解對方,找出兩人都能接受的互動模式,以及在出現歧見時找到溝通的方法。
溝通的過程有兩個重要關鍵:1是聽對方對真正需求與感受;2是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與感受。
溝通的基本動作,讓對方完整的把話說完,盡量避免打斷。這聽起來像是教小學生的原則,但知易行難,若能做得好,溝通就完成一大半。
當對方說話時,真的去聽、去理解,別忙著思考如何回答,別急著解釋、反駁,不用急著想要找解決方法。
當自己內心靜下來時,對方話語裡隱含的需求與感受,就會入耳。
聆聽真實需求,別為迴避衝突隱瞞想法
從讀者來訊裡,可以感受到男友對這段關係的依賴,也有積極經營這段親密關係的意思。表層上他希望每天能有女友陪伴談話,但心裡想的可能是——「妳一忙我就被丟在一旁,我不知道妳在不在乎我?心中有沒有我?」
考量男友去年車禍受傷,身體的創傷容易被理解,心理創傷看不見但影響力不小,也許生死關頭前走一遭,讓他渴望與人更緊密,更想要掌握一些什麼。如果女友忙碌時還會想到自己,彼此有羈絆的感覺一定不一樣。
深度聆聽對方真實的需求後,再找適當時機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立場,不要為了迴避衝突而隱瞞真實想法,否則長期下來會對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表達之前,先花點時間整理自己的感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許多溝通的失敗,常栽在「糊成一團」的感受,這一團可能混雜委屈、生氣、難過、緊張…當自己說都不清楚時,別人就難理解,甚至覺得自己被指責,不小心就成為吵架的導火線。
溝通之後要付諸行動,不妨善用通訊科技,空檔時發個訊息、拍張照片,忙到只能吃三角飯糰時也要拍張照片互相分享,或是簡短視訊一下,增加彼此生活的參與感,這些都是增進親密關係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