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討厭借錢給別人,為什麼會把錢存進銀行?一觀念劃分「有錢人與窮人」的分水嶺

如果你討厭借錢給別人,為什麼會把錢存進銀行?一觀念劃分「有錢人與窮人」的分水嶺

圖片僅示意

「不過,這裡就是劃分有錢人與窮人的分水嶺」老人深吸一口氣以後,開始講他要講的話。

 

「實際上這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有借錢的人,自然會有放款的人;有付錢的人,自然會有收錢的人。金錢流動時,一定會有正反兩面。

支付↔收取

借↔貸

施↔受

與金錢無緣的人,總是很快就忘記這兩個意思。不過,如果能正確掌握這兩個意思的話,就不會再為了貸款煩心吧。但如果無法正確掌握的話,也有可能引火上身。你為什麼討厭貸款呢?」

 

「說來說去,主要還是因為那不是自己的錢吧。必須支付利息這件事,就表示總有一天還是得還錢。感覺就好像一直在使用綁著繩子的錢一樣。」

 

「呵呵,綁著繩子的錢是嗎,真有趣的說法。那麼那條繩子的所有權人是誰呢?」

「就是借錢給我的人,如果是向銀行借錢的話,就表示銀行是真正的所有權人吧?」

 

「是這樣嗎?那銀行所擁有的錢,全都是銀行的嗎?換個說法的話,銀行的錢是誰的呢?」

「……是誰的呢?嗯……存戶的嗎?」我開始意識到這個運作機制的弔詭之處。

 

「你既然討厭貸款的話,一定也很討厭借錢給人吧。不過就算是這樣,如果你手頭上有多的錢,應該還是會存進銀行裡。存進去以後,銀行就必須按照利率還你錢才行。所謂的存款,對銀行來說就是借款。銀行將你存進去的錢放款給企業,並收取利息,再將一部分的錢支付給你這種存戶。」雖然我以前曾在銀行上班,但從不曾認真思考其中的運作機制。

 

「聽起來有點混亂。所以說,我既是支付利息的人,但也有可能是收取利息的人。」我在腦中畫了一個大圈圈,反芻著自己說出口的話。

 

「嗯,就是那樣。你之所以覺得混亂,是因為你認為金錢是可以擁有的東西。沒有人可以擁有金錢。在社會上流通的金錢,只有現在這個當下,存在於人的手邊而已。正是因為人想要擁有無法擁有的東西,事情才會行不通。我們必須學習如何使用金錢的理由就在這裡。有錢人知道無法擁有金錢的道理,所以會遵循一定的規則來使用金錢。舉例來說,假設A男借錢給B男好了,B必須支付利息給A,但他如果將借來的錢,用更高的利息貸給C男的話,利息的差額對B來說,就是自己的利潤。」

 

「根本是魔法鍊金術嘛。」

 

「其實討厭貸款這件事,真正稱得上理由的理由,應該是道德上的原因吧。真正需要的,只有辨識C男信用水準的能力而已。為了使用無法擁有的『金錢』,我們也必須學習『價值』才行,這與『信用』幾乎同等重要。比方說,也會有像是這樣的情況吧,B不是把錢貸給C,而是把錢拿去買D這樣東西。」

 

「是的,我覺得那種情況還比較常見。D可以是房子、車子、電器產品等任何東西對吧。」

 

「這種情況,遠比用高利率貸款給C還要困難。不過,這個選擇就是劃分有錢人與窮人的分水嶺。有錢人對於D這個東西的訴求,是希望達到跟C水準相當的利息收入。不過窮人只會執著於將金錢換成物品,並擁有那項物品,而不去思考價值。然後也不執著於物品的價格,因為他們的目的放在擁有這件事情上。你對於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理解到什麼程度?」

 

「價值與價格嗎?我沒怎麼思考過這個問題。價值的話,因為有所謂的價值觀,所以是因人而異的主觀感受,價格的話,是絕對性的概念嗎?」

 

「哈哈哈,實際上完全相反。價格才是會改變的。價值大致上可分成兩種,分別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所謂的使用價值,就是你所說的個人價值觀延伸出來的東西,例如個人懷抱深刻情感的物品,或是心上人贈送的禮物等等。我所謂的價值則是交換價值。當我們去市場時,不知道標價會是多少,不過一般人口中稱為有錢人的這類人,具有分辨價值的眼睛。這雙眼睛就是區隔有錢人與窮人的能力。即使現在價格便宜,但只要具備足夠的價值,價格總有一天會上漲。

 

「再重新回顧一下金錢的歷史好了。我剛才說過,有信用的話,可以支配的金錢額度會變大對吧。所謂辨識出價值的能力,就是辨識出對象或物品能不能夠信任的能力。換句話說,這也有正反兩面。獲得信任很重要,辨識出對方能否信任的能力也很重要。從投資能看出金錢的使用方式。貸款與投資非常相似,畢竟貸款反過來說,也是一種把錢借出去的行為。貸款指的是依據合約決定出具體報酬額的類型,投資所指的則是報酬額沒有上限的類型。

 

「你認為我在投資的時候,看重的是什麼呢?事業的前景嗎?還是報酬率愈大愈好呢?這些當然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信用,因為信用能創造金錢。那麼有錢人又是看哪一點來判斷能否信任呢?那就是投資對象至今為止的經歷。也就是所謂的授信。你在銀行上班時,都看些什麼呢?」

 

「保證人與擔保價值。這兩個項目可以提供的資訊,就能大致類推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我們看的不僅是那個人的償債能力,甚至連保證人的社會地位也會考量進去。」

 

「我看的純粹只是投資對象本身而已。雖然也會考量事業的前景或報酬進行投資,但那些只不過是極其次要的條件。那個人過去是如何制定計畫,付諸實踐,並創造出成果的?這裡不能搞錯的是,就算最後失敗了也無所謂。經過自己充分思考並加以執行,能夠換來信用,這件事千萬不能忘記。如果還能創造出實績的話,那就更無可挑剔了」

 

作者簡介_泉正人

日本經濟學院代表、日本金融學習協會理事長,並擔任神戶夙川學院大學的客座教授。2002年,泉正人感受到經濟金融教育的必要性,創辦了金融學院並開創一套完整的教育課程,教授經濟、會計、財產、經濟報紙的閱讀方法,以及理財計畫、股票投資、不動產投資等廣泛領域,目前學生已達73萬人。

本文摘自一起來出版《富者的遺言:改變人生的致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