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的電玩教養處方:培養子女在3C誘惑中的自律與自覺

給父母的電玩教養處方:培養子女在3C誘惑中的自律與自覺

當孩子進入中學,為了三C產品的使用規範與界線,不知道讓多少父母又氣又懊惱,甚至會想拔掉網路線。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樣的狀況: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定時間已經到了,孩子卻跟你說:「我要查資料。」

如果你指責地問:「你為什麼不在剛才可以使用的時候查呢?」他八成會反擊回道:「剛才我有查啊!現在我還在做功課還是需要查,你不知道就不要管我這麼多!」然後親子八九不離十要熱吵一番。

 

給父母的電玩教養處方

 

另外,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也是引發親子衝突的一大原因。

 

如果父母能換個心態,把電腦遊戲當成是孩子的另一個朋友,是不是就願意花一些心思來理解孩子的朋友呢?

 

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電腦遊戲的「動機」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有「目的性」,當他達到目的就會願意暫告一段落,改做其他事。最讓人擔心的是,孩子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排遣無聊,或不想面對現實世界的功課、責任、人際交往等,這才是問題。

 

像我觀察到,弟弟竑勳在玩線上遊戲時會生氣抓狂,都是因為遇到「豬隊友」,也就是「漫無目的玩遊戲」的那種人,不僅不懂遊戲角色與功能,在團體戰中也不與隊友合作。像這類在遊戲世界亂打一通的人,往往在現實世界也沒有強項與自信,他們玩線上遊戲缺乏動機與目的,不知想從遊戲中尋求什麼,也不了解遊戲能為自己帶來哪些好處。

 

遊戲真正玩到上癮的孩子,可能是在現實世界中沒有更好的連結,所以認為躲在遊戲世界中就會安全。就像我在青春期時不想面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也不願跟現實世界有更多連結,因為那時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庭有問題,所以我躲在文字的世界裡,靠著創作抒發苦悶與壓力,讓文字給自己安全感。

 

成長中的青少年對於歸屬感、安全感,有很強烈的需求,以前這種在家庭裡找不到這些感覺的孩子,可能會被幫派吸收、利用,但現在因為數位時代的進步,網路遊戲接住了很多覺得孤獨、寂寞、冷的孩子,讓他們逃進虛擬世界中。

 

所以,要讓孩子培養一些放鬆解壓的活動,如運動、跟家人聊天,或是聽音樂,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等,不要只能用3C來排除壓力或是解悶。因為很多孩子覺得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在發現3C很好玩之後,很容易就越陷越深。

 

自控力是可以訓練的

 

祐亨在國三的時候,自己主動停玩了他玩得很好的《英雄聯盟》,因為他知道考好高中會考,比在遊戲中玩出好成績更重要,所以他願意先暫停玩遊戲,專心讀書,然後在考完高中會考後才又開心地玩了一整個暑假。

 

升高三後,他則是把放在他房間裡的電腦拆了,暫放到我們的主臥室,因為他要認真拚學測,避免分心。玩電腦遊戲的紓壓以及立即的成效與滿足,會讓人想念那種快感與成就,所以他用「眼不見為淨」的方式與之劃清界線,這種自我調節就是讓生活順利進行的能力。

 

他在弟弟國三時,看見弟弟還在玩平板遊戲時,還會勸他好好讀書,可以等考完會考再玩。

 

我也有朋友分享他孩子在國三那一年,主動要父母幫忙保管平板電腦,讓自己遠離線上遊戲。孩子認真準備會考,考出之前從未有過的5A好成績,這讓他覺得自己的「犧牲」與自律是很值得的。

 

要玩遊戲就用電腦,不要用平板或手機

 

祐亨曾跟我說:「還好我後來在高中的時候是用電腦玩遊戲,而不是玩平板或手機!」

 

我問:「它們的差別在哪裡呢?」

 

他說:「差別在用電腦玩遊戲的程序比較複雜,而且當你開機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自己在花時間休閒和娛樂。但是在使用平板或手機時,因為太容易使用上手,你根本不會察覺自己花費多少時間,結果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我說:「我懂!打開電腦有一種儀式感,像媽媽用電腦寫文章是一種很慎重的心情,你用電腦玩遊戲也是一種慎重使用時間的心情吧?雖然我用電腦寫文章是工作,你用電腦打遊戲是娛樂,但這種打開電腦的自覺,會讓我們知道時間的流逝, 而手機或平板太容易使用, 反而感覺不到時間被用掉了!」

 

他說:「對啊!像我就會勸弟弟玩電腦,而不要玩平板,就是希望他可以感受這種差異。像我後來也不用平板看影片了!因為看一下五分鐘、十分鐘,好像沒有什麼感覺,但往往不知不覺就看掉了一整個晚上!」

 

3C產品是很厲害的時間小偷,有時候只是看個訊息,回個留言,卻一不留神就被偷走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所以在做這些事情時,可以先在心中設定一個時間段落,比方使用十分鐘,或是只看一個影片,只玩一場遊戲,時間到了就要喊停。如果擔心自己做不到,可以請家人幫忙提醒。

 

像現在弟弟在使用平板或手機時,我都會提醒他使用了多少時間,他就會比較注意,而逐漸減少使用。

 

「休息」≠「休閒」,3C誘惑中的自律與自覺

 

高中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父母不要用批判的方式指責孩子,但可以透過觀察與記錄,跟孩子說他把時間用在哪些地方。此外,也可以協助孩子區分他用3C時,是在遊戲還是在學習。讓孩子能靜下心回想自己使用時間和3C的方式,他才會願意調整。因為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課程影片,甚至數學公式的講解等,也可以加強孩子對知識的學習,只是用3C學習,透過聲光的刺激,讓人比較容易疲勞。

 

很多孩子以為玩電玩遊戲是休息放鬆,其實他們在打遊戲或是看影片時需要腦筋專注,是另一種型態的工作,這樣不但大腦不能放鬆,長時間下來還會造成眼睛的傷害。當孩子念書念累了,需要的是休息,比方說:小睡一下,或是站起來動一動。

 

與其一直站在反對孩子玩3C的立場與之抗衡,不如用表達關心的方式,提醒他們「休息」和「休閒」是不一樣的。中學孩子的自由時間真的不多,如果他們花了太多休閒時間又想讀書,最後就會犧牲睡眠時間來念書。

 

這樣短時間熬夜也許還可以應付平常的小考、月考,但在大型考試時,卻可能因為長期睡眠不足而失常,這是很得不償失的事。

 

父母如果不確定到底何時該介入孩子對3C的管理,王意中心理師在網路上提供了一個指標是不錯的參考,那就是觀察孩子在「擁有手機前與擁有手機後的態度、情緒、作息、對周遭事物的關注度,是否趨於一致?」如果孩子有一定程度上的不一致,就表示爸媽該介入管理了,畢竟青少年還不是成熟的大人,而他們需要幫忙時,有時候也不願意開口。

 

當發現孩子真的沒辦法靠自己達成對3C使用的自覺和自律,父母可能就要讓孩子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時間到就一定要收回,即便孩子大發脾氣,父母也要忍受得住這種衝撞力道,成為孩子的剎車。甚至可以借助科技管理,如在固定時間開放網路,或用產品的內建設定「螢幕使用時間」等,就看家長提供給孩子的載具有哪種輔助方式。

 

在孩子未滿十八歲之前,我們都要盡力協助孩子平安順利健康地成長,在現實世界中讓孩子「不迷惘」,在虛擬世界中也要協助孩子「不迷網」,孩子才能在真實與虛擬世界之間找到安全的平衡,可以快樂上網、自願下網。

 

我們父母不可能永遠緊迫盯人地管教孩子,而要教會孩子自我管理,因為沒有任何的管教方式,比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更好。而且這種自覺和自律,需要常常練習,才能培養成為習慣。當孩子在網路上養成「上得去也下得來」的能力時,也要讚賞孩子自我控制與管理的能力。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時報出版,尚瑞君, 林祐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