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樂在臉書發文表示,與張兆志10年相處備受珍惜、保護,雙方仍愛彼此,但10年來,她都期待著哪天先生會想要小孩了,偏偏對方卻也在等著她改變心意,「橫在我們之間的是這個選擇——我的藍圖裡一直都是很渴望孩子的,而先生的藍圖裡是不想要有孩子的。」
她坦承,從27歲到37歲,人生來到女人年齡上的生育限制關口上,彼此的藍圖仍未改變,試想5年後要是任何一方妥協,一定會因此產生怨懟,無法真正的快樂。
「我們很感謝彼此沒有因為愛,硬著頭皮妥協」,儘管帶著遺憾與不捨,他們仍決定將6年婚姻劃下句點。
張允樂說,有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一想到這決定就秒哭,也曾一度自責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導致這段婚姻挫敗?但張兆志安慰她:因為勇敢能坦承說出真心話,雙方誰也沒有遭遇挫敗,「給對方做選擇的自由這才是愛。」
49歲的張兆志在個人臉書上也回應說,自己曾努力想要跟上太太想法並且實踐這個心願,但遺憾「始終提不起,也找不到做父親的動力」,雙方歷經1年溝通,決定簽下離婚協議,「房子一人一半,貓咪也是一人一隻」,就像當年手牽手輕鬆走進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一樣,10年後依舊輕鬆前行,只是這次「往前走之後,是分離。」
為什麼相愛的兩人無法廝守到最後?為什麼還愛著卻要分手?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有句經典台詞說:「我們一路走來的風景很美,就只差了一步」,但也正是這一步,讓兩人無法愛下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說,婚姻關係是不斷變動的,雙方必須體認到,婚姻中的兩人都需要不斷覺察與學習婚姻相處之道,才能長久走下去。
那要如何因應婚姻中的變動呢?沈孟筑有給個建議:
1、調整期待
伴侶必須了解到婚姻狀態是不斷變動,雙方都不可能一直維持在熱戀時期,若持續用熱戀時期的行為來衡量對方的愛,如以前過節對方會送禮、吃高級餐廳,現在則都沒準備「一定是不愛我」,則會不斷感到失望,開始對婚姻產生不安全感,另一方也會備感壓力,覺得不是不愛對方,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不論哪一方都需要適時的調整對伴侶的期待,並嘗試溝通,滿足雙方的期待。
2、試圖先改變自己,不是先改變伴侶
在婚姻關係中,許多人常說只要對方改變,自己就會快樂、婚姻就會幸福。一旦持續有這個想法,或開始計較對方應該先改變時,幸福快樂的掌控權就在對方身上,改變也未必如自己預期,因此需試著思考自己可以從哪邊改變,而非期待對方先變,較有助於改變婚姻關係。
3、重視並兌現對伴侶的承諾
雖然「結婚」是對伴侶最大的承諾,但不代表婚後的其他承諾就變得不重要。無論目前關係狀態好或壞,若能夠重視且兌現對伴侶的承諾,都有助於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穩固,也更有信心能夠度過婚姻中的大小難關。
4、協調意見的不一致
伴侶互動中,一定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小至吵架,嚴重可能導致離婚,並非要去除伴侶與我們不同的意見,或是藉機發洩自己對伴侶不滿的情緒,關鍵是如何能夠利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嘗試溝通處理,減少未來因類似事件產生衝突,提升雙方互動品質。
5、接納雙方的不同
在婚姻關係,可能會有長期無法解決導致衝突不斷的議題,這是很常見的狀況,因此不需要過度堅持非要解決「所有」婚姻中的問題,重要的是伴侶雙方需要試著練習用尊重、寬容的角度去看待對方的不同,即便自己並不認同對方的行為。
6、維持日常生活愛的表現
愛的表現能讓伴侶雙方有「連結」感,而方式有很多種形式,如過節儀式感、睡前聊天時間、一同出遊等,藉由這些愛的表現建立雙方新的回憶,以及屬於兩人一起的正向時刻,有助於婚姻關係更加穩固。
7、尋求專業協助
關於如何增進婚姻關係,與處理婚姻中的衝突,現在網路有很多相關資訊,或與親朋好友討論,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大方向的建議,以及抒發情緒的管道。
但有時婚姻中的困難與阻礙,往往不是表面的衝突議題,是背後與伴侶自身的議題(如原生家庭影響等)有關,有時也難以向親朋好友討論婚姻中深層的議題,因此可考慮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找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深入且個別化的討論婚姻關係中的各種狀況,增進婚姻關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