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提早退休!明星分析師楊應超實戰4%法則:老後想月花5萬、如何15年存到1500萬退休金?

49歲提早退休!明星分析師楊應超實戰4%法則:老後想月花5萬、如何15年存到1500萬退休金?

(今周刊1405)

「很多人憑感覺做事,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分析師喜歡以數字為準,有科學、有數字,算出來我才會安心。」前知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這麼說。

七年前,他在四十九歲時決定退休,利用三年時間研究財務自由之道,並且成為退休理財金律「四%法則」的忠實信徒,也出版了《財務自由的人生》一書分享心得。這兩年,無論是通膨、利率環境,或地緣政治對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都出現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但楊應超仍透過親身感受的理財經驗,認定「無論市場怎麼變化,四%法則的基本精神不必改變!」

 

所謂四%法則,是指退休者在退休第一年時從退休金的投資組合中提領四%資金,作為退休生活支出之用,此後每年可依循通膨狀況往上調整提領比率。楊應超分享,這幾年間雖然通膨率罕見地快速攀高,但他謹遵法則,仍然跟著通膨率調整提領比率,走到目前,整體退休金的影響並不算大。

 

算給你看  月開銷五萬要存多少

 

「基本上,我就是每年花四%,然後跟著通膨率往上調整,」他解釋,若今年通膨率達到五%,就以前一年度的提領「金額」再加五%,「跟著調,所以我的生活品質是不會變的。」

 

那麼,以四%法則來說,要存多少錢才能夠退休呢?如果把一除以四%,就知道要存的錢是每年花費的二十五倍。楊應超假設,若預估退休後每月需要開銷五萬元,每年要花六十萬元,六十乘以二十五,也就是必須存下一千五百萬元的退休金。

 

他繼續試算,假設退休前每月薪水十萬元,每月開銷五萬元,能存下五萬元,直覺地想,似乎需要二十五年才能存夠退休老本,但楊應超表示,若把這五萬元投資在股市相關的ETF或基金等,長期來看,平均每年回報率應可達到六.五%左右,這樣算下來,大約只要十五年就可以存到需要的一千五百萬元退休金。

 

楊應超也強調,過程中必須考慮通膨因素的影響,而國外已有研究證實,若把通貨膨脹對投入資金的影響考慮計算,整趟退休金的準備期大約需要十七年。當然,投資每年都要檢視,不能放在那裡不管,假設股市不好,可以少花一點,這是有彈性的。

 

生活品質不變,但是否影響投資組合的績效呢?楊應超回顧退休七年來的整體環境,「關鍵在於你有資產配置。」他分析,短期的價格異常波動固然難免,但時間拉到一定長度後回頭再看,會發現在通膨快速加溫的階段,債券的收益率也會有一定比例的跟進。

 

只要打造7%報酬率組合  就能花到老

 

他當然不是用自己的荷包盲目試驗,楊應超解釋,他是在看過幾份關於四%法則的延伸實證研究後,才建立對這個退休理財金律的信心。其中一項實證顯示,如果把全部投資金額的五○%放在股市,其他部位放進債市,「長期的平均年回報率可以達到通貨膨脹前的八.四%左右。」

 

其實只要能達到七%報酬率,四%作為每年固定開支,另外三%作為應對通貨膨脹的緩衝,或繼續投回增加資產,「這樣一年花四%應該可以花一輩子,且過程中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另一份研究,則是美國一位理財專家韋斯.莫斯(Wes Moss)的實證,他曾經以一九二九年到二○一○年實際股市及債市的數據分析,假設在這八十二個年分裡每年的一月一日都有某人退休,並且遵循四%法則處理退休金組合,結果發現,在這八十二個人當中,有五十八人(七○%)的錢可以花用超過五十年,而其他的二十四個人(三○%),雖然錢會花完,但就算是最倒楣的那位,還是可以撐個二十九年。

 

事實上,這份研究也計算了八十二位退休者的各類資產整體年化平均報酬率,股票為一○.七%、債券為五.六%,而他們所面臨的每年平均通膨率則是三%到四%,「如果真的怕錢可能會花完,可以每年只花三%到三.五%,就保證一定沒問題,一路花到掛。」楊應超說。

 

不過,進行這項八十二位退休者實測分析的莫斯也強調,「它只是一個經驗法則,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調整,才能確保有效性。」這個提醒與楊應超異曲同工,他指出,由於一般預料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應已接近滿足點,展望未來,降息循環正式啟動的機率大增,在退休理財的規畫上,也要有相對的因應。

 

「利率與債券價格呈反向關係,」他表示,一旦啟動降息,債券價格理論上將以上漲反應,而在各天期的債券中,又以長期債券具有較高的利率敏感度,「所以現階段要買長期一點的債券,例如可買二十年期,時間愈是拉長,可以期待的資本利得也就愈高。」

 

「定存是一灘死水,但是投資不是死的……。」楊應超表示,雖然退休族理應採取相對保守的理財策略,然而已有足夠的數據研究證實,打造股債均衡的投資組合,在一定的紀律下從中提領生活所需,搭配與時俱進的投資組合微調,就能在風險控管的前提下,確保人生下半場的財務無虞。

 

楊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