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沒公文批,老婆只好每天拿菜單給他批?重新培養4習慣,擺脫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的危機

退休沒公文批,老婆只好每天拿菜單給他批?重新培養4習慣,擺脫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的危機

「退休進行式」主張,只要是工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金錢報酬的工作,一定必須退休,將舞台讓給別人。但是現代人的壽命很長,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件到離開世界前都可以持續做的事情,而且這件事既然我們用寶貴的這一生來做,所以也一定是要值得的事。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

 

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

 

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日理萬機的總經理或大將軍,退休後沒有公文可以批,只好要太太將每日菜單上呈讓他批閱,滿足失落的成就感。

 

布魯克斯認為,再怎麼成功的事業,或一輩子生涯奮鬥,總會由盛而衰或終究必須交棒讓出舞台,因此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在原本的第一條生涯曲線還沒走下坡或還沒交棒,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

 

生涯第二春該怎麼選擇

 

生涯第二春的選擇,必須理解人在不同年齡的學習優勢是不同的。

 

如同心理學家卡泰爾提出的分析,人類有兩種智力,一種是「流體智力」,來自於邏輯推理,涉及數學與閱讀能力,在年輕時佔優勢,到三、四十歲後會急劇下滑。

 

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懂得融會貫通各種資訊,並且能夠講出動人的故事,這種能力到四、五十歲後才會達到高峰,然後可以維持到七、八十歲,換句話說,晶體智力能把複雜的概念簡單化,把生硬的知識轉變成容易吸收的故事。

 

快樂的人每天都做4件事

 

布魯克斯教授看過一萬多篇關於快樂的學術論文後,發現最快樂的人,每天都會做四件事,就像每天幫人生的四個帳戶存錢一樣。

 

第一個帳戶是信仰:

 

這裡說的信仰,並不見得是宗教,而是指一種超脫於例行性日常的活動,也就是無關乎生存或功利性目的的興趣或關注。比如說靈修冥想,或者對於業餘知識技能所投入的熱情。

 

第二是家人關係:

 

與家人的親密關係是我們很重要的幸福來源。

 

第三是朋友關係:

 

良好的友誼是我們能給予自己的最好禮物。擁有真誠的友情,能撫慰我們的心靈,讓日常生活更值得期待。

 

第四是社會貢獻:

 

不管是來自於我們的技能與付出所帶來的回報,或者是為需要你的人提供服務,這些努力都能為我們帶來快樂。

 

布魯克斯教授的建議,其實就是我多年來在講「退休進行式」的主張,只要是工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金錢報酬的工作,一定必須退休,將舞台讓給別人。

 

但是現代人的壽命很長,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件到離開世界前都可以持續做的事情,而且這件事既然我們用寶貴的這一生來做,所以也一定是要值得的事。

 

這一件值得而且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就是布魯克斯教授所說,善用我們的「晶體智力」所發展的第二曲線。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偉文隨筆」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