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中風才發現!血栓幾乎是自己「養」出來的,專訪心臟科權威拆解最大成因 心臟科權威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

別等中風才發現!血栓幾乎是自己「養」出來的,專訪心臟科權威拆解最大成因 心臟科權威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

謝敏雄主任提醒,心房顫動造成的血栓跟一般血栓不同,較易同時產生多處血栓,引起的中風會比較嚴重,應及早服藥預防中風已為趨勢。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死亡、失能的主要原因,更是台灣成人身體障礙的主因之一,造成病患與照顧家庭的沈重負擔,近年更有年輕化傾向。

由於「血栓形成」過程幾乎無症狀,大多數民眾因無症狀不自知,非要等到中風才驚覺。本文專訪萬芳醫院心血管中心謝敏雄主任,摘要整理造成腦中風的「血栓」成因,而心房顫動患者因血流在心房停滯是高風險族群,好發在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肥胖、長期熬夜等族群,建議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服藥預防中風發生。

 

血栓是什麼?血栓的3大成因

 

血栓是一個嚴重的醫學疾病,指濃稠血液在血管內因疾病因素形成塊狀物質,阻礙了血液的正常流動。許多血栓患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直到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中風或心肌梗塞時才發現有血栓。

 

形成血栓的三大原因:

 

1.血管本身動脈粥狀硬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以及抽菸族群

 

2.血液較易凝固者:基因或特殊疾病造成的血液較易凝固。

 

3.血流速度較慢者:長時間久坐、平時不喜歡運動者,因血流慢也可能引起血栓。此外,心房顫動患者因為心臟亂跳,心房血流不順,更是血栓高風險群。

 

謝敏雄主任特別提醒,心房顫動造成的血栓跟一般血栓不同,較易同時產生多處血栓,引起的中風會比較嚴重,治療也較為棘手。據統計,每6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有1人由心房顫動引起,一旦發生心房顫動,腦中風風險將會增加5倍。

 

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

 

「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謝敏雄主任表示,心房顫動患者近年已有預防中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治療,「治療有效,副作用較傳統抗凝血劑少」。

 

台灣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使用三年後,因為心房顫動引起中風個案減少約30%、死亡減少約15%,卻沒有增加腦出血風險。

 

謝敏雄主任進一步指出,統計台灣健保資料庫,50歲以上合併單一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例如:心肌梗塞)的心房顫動患者,每年中風機率超過2.5%,使用口服抗凝血藥後會低於1%。此外,根據研究服用口服抗凝血藥患者,即便中風症狀也較無服藥患者輕微。

 

依據2021年亞太心律醫學會心房顫動治療指引,建議50歲以上的心房顫動患者即使只有單一危險因子,也應考慮即早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治療。而台灣健保署也自今年3月起,擴大給付心房顫動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的年齡門檻,將病患的給付年紀,自原本的65歲下修到50歲,因此50-64歲合併糖尿病、高血壓或冠狀動脈疾病的心房顫動患者,已經可以接受健保給付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因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的方便性,以及有效降低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與死亡機率,大大改變台灣醫師使用口服抗凝血劑習慣。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012年口服抗凝血藥使用率僅20%,新型口服藥物在台灣上市後至2022年使用率已逾60%。

 

謝敏雄主任表示,50-64歲族群,多數仍為家中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若不時感覺到心臟“砰砰跳”、心跳快速、容易疲倦等,應盡早就醫檢查治療,一旦因心房顫動發生中風,可能從家中支柱變成全家負擔,影響的是一整個家庭,因此健保放寬給付年齡,也為過去無法接受健保給付的病患,提供了中風預防的好選擇。

 

年輕人易心悸,長者幾無症狀

 

謝敏雄主任指出,一般來說,中風有前兆,可能會發生眼睛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楚,手腳無力、眼睛歪斜等症狀,但如果症狀時間較短,大多數病患會忽視症狀的嚴重性,直到中風發生才就醫。

 

由於血栓患者無明顯症狀,健康檢查要找到血栓難度相對也較高。謝敏雄主任建議,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可利用心電圖檢測心跳是否規律、是否有心血管相關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謝敏雄主任也分享經驗,年輕心房顫動患者易感覺心悸,年長者則應注意頭暈、胸悶、走路是否易喘,近年智慧型手錶也有心電圖監測功能,有助及早發現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多是自己「養」出來的

 

謝敏雄主任指出,心房顫動實證與生活作息有關,包括肥胖、喝酒、抽菸及熬夜失眠者都是高風險族群,更好發在控制不好的三高患者。至於「咖啡」還具有爭議,雖然科學仍未證實長期喝咖啡將導致心房顫動的因果關係,仍建議心臟病患者減少咖啡因攝取量,避免刺激心臟造成心跳不規律的情形。

 

謝敏雄主任小百科: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台北心臟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前內科部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教授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