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走路慢、記性差、藥吃比飯多…只是正常老化?台大醫師:出現5狀況可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至2022年6月底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越398萬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追求活躍老、健康老蔚為潮流,也帶動老年醫學的發展。不過,究竟什麼是老年醫學?哪些狀況適合去看老年醫學科呢?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張欽凱說,在近代醫學的發展史上,「老年醫學」算是一個新興的領域,不同於大眾熟知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老人醫學強調的是以功能為導向的「全人醫學」。

 

也就是說,老人醫學要看的不只是單一的心臟、腎臟或腸胃系統,而是以人體「整體功能」為出發點,透過各種評估手段與診察方式,讓被照顧的老人得到整體功能的進步。

 

「藥吃比飯多」,當心多重用藥風險

 

人到老年後,慢性疾病增加,也會需要使用多種藥物來控制病情,甚至有人會覺得人老了「藥吃的比飯還多」,進而造成「多重用藥」的問題,這又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

 

張欽凱說,其實不只台灣,全世界的高齡長輩都面臨多重用藥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年長後身體機能衰退,各種慢性病就容易跑出來,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臟功能也不大好。

 

不過各界對「多重用藥」的定義不太一樣,但無論是吃5種、8種、甚至更多藥物,多重用藥都可能衍生幾個問題:

 

首先,是藥物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強藥物功能,但這功能不見得是好的。

 

舉例來說,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肌梗塞之後,常需要使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如阿斯匹靈等藥物,但很多長輩也常因關節炎等疾病而服用止痛藥。「如果這兩個藥一直吃,又沒有一個全面的監控,止痛藥與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一起吃,就可能增加腸胃道出血的風險。」

 

 

其次,是兩個藥物一起吃的時候,可能導致其中一個藥效變得不好,甚至完全失去效用。

 

例如許多女性常有缺鐵性貧血,因此需要補充鐵劑,但她們也常有胃酸過多的問題,需要服用制酸劑;由於制酸劑會抑制鐵劑吸收,因此若同時服用兩種藥物,鐵劑就是「白吃了!」

 

張欽凱解釋,台灣常見鐵劑是A醫師開,制酸劑是B醫師開立,也就容易發生用藥發生不良的交互作用,或藥物效果被抵銷的狀況。

 

出現5狀況可進行「周全性老年評估」

 

老後身體機能下降,各種疾病也上身,也就容易出現上述「藥吃比飯多」的狀況。但造訪不同的專科醫師,彼此之間的診治可能會出現差異,或讓病人及家屬無所適從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年醫學專科醫師上場抽絲剝繭。

 

而考量老年患者病況複雜,有時會需要醫師給予周全性老年評估(CGA),但什麼狀況下,會需要做評估呢?

 

張欽凱指出,周全性老年評估其實是一個複雜、花時間的評估流程,不過簡單來說,有幾種狀況就應該進行評估:

 

■整體功能衰退:例如行走速度越來越慢,甚至走路型態怪怪的;

 

■經常跌倒、步態不穩:1年不只發生一次,甚至發生2次或3次以上,且導致嚴重後遺症如骨折;

 

■越來越瘦,且體重減輕超乎預期;

 

■常跑不同診所或科別看病取藥,擔心有藥物的交互作用或需要減藥的問題;

 

■認知功能退化,如記憶力退步、精神不好,甚至感覺憂鬱,常有負面念頭等。

 

上述這些狀況都可以帶來老年醫學科,讓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延伸閱讀:

87歲母買菜、擦地自己來…台大名醫黃國晉:「孝順,是讓她做喜歡的事!」追求活躍老,動到最後一刻

 

與台灣鄰近的日本,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國家,而在老年健康與照護上也值得台灣借鏡。張欽凱說,綜合日本各界觀點,銀髮族要維持基本健康有3個要件:

 

1.吃的好、吃的營養,首先他一定要有良好的咀嚼吞嚥力,保有一定數量的牙齒。

 

2.運動有益健康,除了散步、健康操、跳土風舞之外,若能適當做一些肌力訓練、重訓的話,對於預防肌少症和肌肉流失有很大的幫助。

 

3.觀念更新,要跟社會保持連結、不跟社會脫節。建議長輩要有自己的社交團體與重心,如宮廟聚會、長青食堂交誼閒聊、健腦活動等,都是保持健康身心非常重要的3個關鍵。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