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發會最新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全台有超過460萬的人口年逾65歲。有些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有些人住到養老院、療養院;但也代表著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各種因素待在家裡,而其主要照顧者就是自己的兒女。
這些非照護專業且有自己工作、生活的子女們,正經歷著蠟燭多頭燒的狀態,然後聽著親朋好友說「能照顧自己的家人是最有福報的事情」…,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不是金錢支援就好,照顧者心情需要同理
有人說,為什麼不使用政府在2017年推出的長照2.0方案,其中就有一項是「喘息服務」,你可以請專員來家裡3或6小時,讓照顧者可以休息一下。但有些長輩就是不喜歡被外人照顧,因為太多愛恨情仇是無法對外人言語的;可是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時,又有許多心情或狀況,是需要被照顧者來承擔的。
不是主要照顧者,不需要承接老父母的情緒;不需要在工作一整天,疲累地回到家之後,還要聽他們的抱怨;也不會突然接到電話,來電另一頭有人跟你說:「你媽媽不見了!」
「站著說話不腰疼!照顧人很累好嗎?」
「能者多勞?這是什麼屁話!」
「不吵的孩子就要照顧父母嗎?」
這是我聽到很多主要照顧者的內心話,但這些話如果說出口,就是不孝!不敬!
「你怎麼可以說這種話」、「我們有給你錢啊,你就要好好照顧爸媽啊」、「不是你自己說要照顧爸媽嗎?現在來跟我們說這些?」
這些說不出口的內心話,或者表達之後被打槍的心情,都會壓抑在心裡,那些委屈、疲累、生氣甚至是對自己的罪惡感,是無論有多少的喘息服務,也無法完全緩解的。
如果你不是家中父母的主要照顧者,希望看了這篇之後,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況;就算真的無法給予物質支持,也可以練習換個角度同理你的兄弟姐妹。
延伸閱讀:
3面向照顧好自己,舒緩照護壓力
如果你是主要照顧者,心理師提供幾個方向,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1、你的所有心情都是真實而且正常的:你會累就是會累,會難過就是會難過,這都是真實而且需要被自己好好注意的,陪伴自己的心情,是愛自己的一個環節。
2、一定有你可以運用的正向資源:尋找生活中所有可以支持你的正向資源,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心理師絕對是你最好的傾訴管道之一,任何正向的療癒方式,都是可以協助你舒緩情緒、壓力的方式。
3、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其他人:照顧好自己不是自私!自己越來越好了,才有更好的能力照顧需要照顧的人。
真心佩服有些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子女,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著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家人,沒有怨言,也樂在其中。我相信除了內心強大的信念跟良好的心理素質之外,一定也有如何幫助自己處理情緒、讓自己回到好的狀態的良方。
任林教育基金會以「愛、覺察、陪伴、成長」為核心,規劃:愛家社區學習計畫(讀書會共學團體)、任林學苑、諮商輔導、愛的運動、線上學習、出版等6項方案,陪伴個人與家庭成長,達到社會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