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問題來了,如果大家都這麼會賺錢,人人都像股神,照理說,根本就不需要去上班賺錢,應該早早就可以退休了!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還是繼續朝九晚五地努力上班,你身邊的親友又有幾個是真的靠股市大賺錢、提早過退休生活?
股市多頭時期人人都是股神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大多數人相信自己可以從股市中賺錢(尤其是行情好的時候),現在投資隊伍中充斥著浮躁的人群,他們持有股票的時間取決於心情,他們認為不需要等待企業長時間的經營,就可以獲得龐大利潤,越來越多人加入股票大軍行列,股票價格不斷被抬升,我雖然不知道這會持續多久時間,但隨著更多人加入,將來股票價格下跌得也會越劇烈。」
其實,我很清楚身邊親友過去幾十年在股市的慘痛經歷, 我相信這不是特例,對於多數投資人而言,他們只記得每次多頭行情賺的錢,卻忽略空頭行情賠的錢。
舉例來說,2021 年上半年台股很熱,到了5月國內疫情升高才出現降溫(見圖表1-1),同樣到了2022年上半年,股市轉冷,從年初1萬8千點以上的歷史新高位置,一路盤跌、下跌、修正不停,到5月中已經大跌超過3,000點(見圖表 1-2),你說嚇不嚇人?
大家在股市行情正熱時,像是2021年上半年,常常會迫 不及待和身邊親友分享賺錢的喜悅,或是「臭彈」一下自己殺進殺出的輝煌戰果,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只不過,到了2022年上半年,大家一定會發現,那些炫耀自己股市戰果的親友,都變得靜悄悄了,為什麼?因為股市修正3,000點了, 從年初一路跌跌不休,這時候還有多少人敢秀出戰果?
股市類似的戲碼總是一再上演,我自己這 20 多年的投資生涯看遍各種案例,不少人在股市火熱的時候進場勇敢追價, 最後買在高點,遇上股市反轉成為空頭,股價下跌一路不回頭,有的人「受傷」休息幾年之後還能再戰,有的人從此就從股市「登出」了。
玩短線的人和長期存股的價值型投資者不同,價值型投資人知道長期股價會跟著基本面成長,所以會在股價修正時慢慢買進股票、慢慢累積股數,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等到下個月薪水進到戶頭,或下一季股息進來之後,繼續存股,因為企業經營成長茁壯需要時間,而價值型投資人財富的累積也需要時間,如此一來,隨著股票部位持續累積,每年都可以多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到百萬元的股息,直到被動收入超過薪水為止。
華倫語錄
不少人在股市火熱時進場勇敢追價,遇上股市反轉, 有的人「受傷」休息幾年後還能再戰,有的人從此就 從股市「登出」了。
設定明確目標找出存股最佳策略
近幾年我看到很多人加入存股行列,其中不少人在2、3年過後開始質疑:存股真的能致富嗎?本書的一開頭,我就和大家談到這些年來在股市「最常看到,也最不忍看到」的狀況, 其實是想開宗明義和大家說,投資必須設定「目標」,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如何達成目標。
如果大家也認同這樣的觀念,我會建議,目標時間千萬不要設定幾個月、幾年就想財富自由。我這些年來存股的最大感想就是「慢慢來才會快」,所以書名才會強調投資人應該要「慢步」股市,因為欲速則不達,投資人可以看看身邊親友,甚至是自己在股市「翻車」的案例,就能明白這個道理。我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長期下來每年成長12 ∼ 15%左右(見圖表 1-3),希望存股若干年後,股息收入超過工作薪資收入,達到財富自由。
投資人可以自己先行計算自己達成「長期目標」所需要的總金額,再設定一個長年期的目標,開始邁向穩健的成功之路。
對於願意花長時間存股的價值投資人而言,他們投資會有明確目標,例如,希望存股 15 年之後,股息每年至少有 50 萬元以上。當然,每個人、每個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願景, 所以達成目標所需花費的時間與金額可能不同,但他們都有「提前退休不工作」的目標。
我在2015年出第1本書時,當時我的持股總市值是2,300萬元,2016年出第2本書時這個金額就已超過3,000萬元, 每年股息大約可領140萬元,那個學年度也是我最後一年流浪教師生涯。
掌握時間以不變應萬變
在這邊我提供幾個思考面向,供讀者參考:
面向①:時間才是巴菲特最大武器巴菲特從10幾歲開始投資,30歲擁有100萬美元,到90歲已擁有1,095億美元,近幾年巴菲特被嘲笑跟不上時代潮流,沒有買到特斯拉或其他飆股,就像2000年前網路泡沫,被嘲笑沒有買網路股,但這無損巴菲特長期穩健且持續「驚人」的資產成長。
華倫語錄
慢慢來比較快,投資人應該要「慢步」股市, 因為欲速則不達。
如果巴菲特像一般人,30歲前都在探索世界和享受生活, 甚至不存錢、當月光族,30歲以後才開始想要投資,儘管每年資產以投資績效20%的驚人速度成長,然後在60歲退休並停止投資,他的資產也不太可能累積到1,000億美元,恐怕會比這個金額少了好幾個零。為什麼?
因為這樣巴菲特累積資產的時間只有30年,而不是從10幾歲一路累積到現在90歲高齡。這裡要強調的觀念是,巴菲特的專長是投資,而且是很少犯錯的投資,但是能累積這麼多財富的重要秘訣,其實叫做「時間」。
巴菲特已經持續投資了70幾年,唯有讓資產年復一年不斷地成長下去,才能發揮複利效果,就好比你種一棵果樹,1年看不出成果,但10年就能看到變化,20∼30年就可以豐收,是同樣的道理。
即使過去幾十年來有不少投資人,能在某個短期時間打敗巴菲特的績效,但長期數十年的累積績效卻無法超越巴菲特, 這才是巴菲特最了不起且值得大家學習的關鍵原因。
面向②:「不變」是存股最佳策略與其分析鋼鐵、航運、面板⋯⋯各個產業的景氣榮枯循環,最簡單的策略其實就是「買進並持有」,以我自己為例, 買進中華食(4205)已經超過17年,中華食不算是會飛天鑽地的厲害股票,當然更不是大家追逐的熱門產業與公司,然而,即使中間不斷有人酸言酸語地嘲諷,我可以「有耐心」地投資中華食17年、累積獲利20倍以上,就知道投資成功的關鍵不是要你選到多厲害的熱門公司,而是靠「時間」的長期複利累積。
華倫語錄
「今天」占你整個投資生涯連 1% 都不到的時間, 根本就無關緊要,存股真正要緊的策略是「時間」!
反過來看,時下大多數分析師和投顧老師都聚焦在今天, 甚至是下一個小時該做什麼,事實上,「今天」不怎麼重要, 在你數十年的投資生涯當中,可能有些時刻市場會很瘋狂,你的朋友好像賺了很多錢,但長期下來你有看到他們生活的改變嗎?他們財富自由了嗎?其實,「今天」不過占你整個投資生涯連1%都不到的時間,根本無關緊要,投資股票(存股)真正要緊的策略是「時間」!
投資人可以每個月定期定額買股票,無論景氣好壞,就算世界發生了大利空,經濟學家或你朋友大聲疾呼要你賣出股票,這都無關重要,你依舊繼續投資、繼續存股,就像巴菲特持有很多公司數十年如一日一般。我過去17年也碰過金融海嘯、歐豬5國倒債、TRF 風暴、中美貿易戰爭、新冠疫情⋯⋯在這些股市大利空來襲的時候, 我都沒有賣出中華食、大統益(1232)、德麥(1264)、崑鼎(6803)、日友(8341)這些持有7、8年以上(甚至10幾年)的持股,還是維持原本的買股、存股紀律,才有今天累積的成果。
面向③:選股技巧沒想像中重要在某些領域,你必須100%成功,比如說飛行員和外科手術醫生,否則可能發生人命關天的憾事。
但在投資股票方面, 投資人不用每一次都表現得非常完美,就像我過去17年的投資組合,上漲好幾倍的股票也是少數,不可能每一支都大漲。巴菲特在2013年股東會上曾說,他這一生擁有400∼500檔股票,其中只有10檔為他賺進絕大多數的財富,他的投資夥伴查理.蒙格(ChaŠlie ffiungeŠ)也附和道:「如果將波克夏少數頂尖的投資案排除在外,投資績效就會顯得平凡無奇。」
因此,對於投資人來說,選股重點不是要你有神奇的能力, 選出的每一檔都要是飆股,重點反而是「千萬不能犯大錯誤」。當人性貪婪與恐懼的時候最有可能犯錯,所以我誠心建議大家不要借錢和融資買股票,因為遇到大崩盤的時候,你的智商會只剩下三分之一,你會感受到巨大壓力,並且做出錯誤決定。
靠存股累積財富心急就容易犯錯
巴菲特的波克夏控股公司是一個專業投資機構,我們要像巴菲特一樣挑選經營一流、股價表現也一流的公司,恐怕沒有那麼容易,不過,我們可以學習巴菲特面對大環境不佳時的從容態度與做法,在他多年的投資生涯當中一共經歷過14 次經濟衰退,但他不會驚慌失措賣掉股票,也不會背負債務、借錢投資。
華倫語錄
當人性貪婪與恐懼的時候最有可能犯錯,誠心建議 大家不要借錢和融資買股票。
這裡說個小故事,在數十年前,巴菲特和蒙格還有一位投資合作夥伴叫做瑞克.蓋林(Rick GueŠin),後來巴菲特曾經被記者問到,怎麼後來都沒看到蓋林了?巴菲特回答說:「蒙格和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變得非常富有,所以我們並不心急,蓋林和我們一樣聰明,可是他太心急了。」
因為蓋林借錢融資買股票,機遇不佳恰好碰上1973年景氣寒冬,蓋林被迫斷頭賣出股票,且被追繳保證金,於是他將波克夏股份以每股40美元的價錢賣給巴菲特,如今回頭一望, 波克夏的股價已經超過45萬美元,是不是很令人扼腕?
投資最難的是,當眾人恐慌並且失去理智的時候,你必須把眼光放遠並且正常生活與投資(存股)。正是因為這樣的投資態度與策略,才能造就長期投資的成功果實。
華倫語錄
投資成功的關鍵不是要你選到多厲害的熱門公司, 而是靠「時間」的長期複利累積。
(本文摘自《慢步股市:給存股族的12個致富心法》,金尉出版, 周文偉(華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