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養的小狗到對門撒尿,竟被鄰居拿刀刺當場離世!「沒有控制情緒能力,最終斷送幾個人的一生」

她們養的小狗到對門撒尿,竟被鄰居拿刀刺當場離世!「沒有控制情緒能力,最終斷送幾個人的一生」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這是從心理和情緒控制角度來說的。我們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的。

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常常十分擁擠,在這種情況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很難避免,說聲「對不起」、「沒關係」,相視一笑,相安無事,這就是健康人的行為。

 

可是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就是這樣無意中擠一下、踩一下,一方就罵:「什麼人呀,你有病呀!」

 

另一方就說:「你才有病呢!」

 

於是兩人就對罵起來,甚至動起手來。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他們兩個人都明確地診斷對方有病,要我說,他們的診斷都正確,他們確實都有病,不過,這不是醫生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病,而是健康標準中「沒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

 

兩個年輕女孩從農村到中國的大城市裡打工,合租了一個公寓,養了一條小狗,這條小狗一放出門來,就到對門的門口撒一點尿,留一個標記,表示它來過這裡,這是它的領地。

 

對門住的是一個小夥子,每次開門都會聞到狗的尿騷味,後來關上門還是尿騷味撲鼻。

 

小夥子多次和這兩個女孩交涉,請她們管管自己的狗,但小狗依舊我行我素。小夥子又一次交涉,其中一個女孩生氣地說:「大哥哎,它是畜生,你怎麼和它一般見識!」言外之意,是罵小夥子和狗一般見識,也是畜生。

 

小夥子怒不可遏,轉身從房間裡拿出一把長長的水果刀,直接刺入這個女孩的胸膛,女孩當場死亡。

 

 

另一個女孩見勢不妙,順著走道往樓梯跑,小夥子在後邊一面追,一面用刀捅她的後背,捅了十多刀,後來經過搶救,她才算保住了一條命。

 

這是健康人嗎?可以說,他們都沒有控制能力,都不是健康人。

 

由於沒有控制能力,最終斷送了幾個年輕人的一生。

 

有人可能認為,沒有控制能力的人,常常是因為素質低、好衝動,那麼受過高等教育、有文化素質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就強嗎?

 

某天,一架客機剛剛降落到某機場,一個年輕女子就立即往前擠,急著下飛機,把一個老太太撞了一個搖晃站不穩。

 

老太太的女兒說了一句:「這人真沒有素質!」不料那個女子回頭說:「你才沒素質呢!」於是兩個人就對罵了起來。

 

先是用國語對罵,隨後用日語對罵,接著用韓語對罵,再接下來用英語、法語、俄語對罵。除了用國語外,還用了多種外語對罵,以此來顯示自己是有素質的。

 

這件事情被同機的一個記者看在眼裡,就報導了出來,多家小報轉載。

 

我想,這兩個人可能都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可能是專門研究外語的高級人才,因為我們一般人學外語,都是先學「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沒學過用外語罵人。

 

她們能用好幾種外語罵人,很可能是周遊世界、研究外語的專門人才,受教育的程度一定很高,但都沒有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或者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她們都不算是健康的人。

 

健康的人,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 

 

有的人好像是為輿論而活著。某高級工程師,因失眠來找我看病,他在事業上應當是成功人士,在網上可以查到他的文章、著作和業績。可是他天天上網。

 

看什麼?看別人都說自己什麼,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看到說自己好的,高興得睡不著覺,於是就失眠。看到批評自己或者罵自己的,憤怒到血壓升高,於是也失眠。

 

這就是他失眠的原因。

 

我說:「你是為自己、為事業活著呢,還是為輿論活著?」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有人看到股市狂飆,把所有積蓄都投了進去,甚至還借了錢投入股市。

 

沒過幾個月,股市一落千丈,恨不得跳樓。

 

二○一一年夏天,英國的年輕人鬧動亂,員警把一些年輕學生「打、砸、搶」的鏡頭在電視上反覆播放。

 

一位母親居然在電視裡看到自己的女兒和一幫小流氓在商店搶劫平板電腦,大吃一驚。

 

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一手帶大的女兒,平日裡老老實實、循規蹈矩、溫柔體貼、知書達理,怎麼會和一幫小流氓、小暴徒一起搶劫商店?

 

她立即打電話報警。媽媽後來問女兒:「你為什麼和一幫小流氓去搶劫商店?」

 

女兒回答說:「媽,那不是小流氓,那都是我們同學,大家都搶,我不搶就不夠英雄。」

 

媽媽問:「你為什麼不去自首?」

 

女兒說:「我們同學都不去自首,我自首就是不講義氣,出賣同學。媽媽,可是我在學校已經好幾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了,我內疚、自責、懊悔。幸虧媽媽報警,看到電視畫面的其他家長也都報了警,員警把我們叫到警局,我們把搶來的東西交出來,寫了報告,就可以和媽媽一起回家了。媽媽,今天我終於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這就是不能正確對待外界影響的表現。受從眾思想的支配,出現了道德的偏差:明明知道搶商店是不對的,可是大家都在搶,我也就搶;明知應該自首,可是大家都不去,我也不去。

 

於是自己也就背離了道德規範,出現了道德偏差。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的心理發育還不健全,還需要繼續成長。

 

可是如果一個成年人也不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而出現這種從眾的越軌行為,那就是不健康的表現了。

 

健康的人,處於內心平衡的滿足狀態

 

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和地區,人與人之間,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生活水準等多方面,都不可能是絕對平等、絕對平均的,因為一個社會需要由各個階層的人來構成,有了階層,就有了差別。

 

一個健康的人,不管他處在社會的什麼地位和階層,都應當有一種知足常樂、內心平衡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就是中醫理論的奠基著作、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所說的:「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你吃你的山珍海味,我不眼饞;我吃我的粗茶淡飯,我就感到味美香甜。

 

你穿你的高檔名牌,我不羡慕;我穿我的布衣麻衫,我就喜歡。

 

你開你的高檔轎車,出入高級會所,閒時去去健身房,打打高爾夫,我不嫉妒;我騎我的自行車,出入花鳥魚蟲市場,閒來約幾個驢友(背包客 / 旅友(英文:Tour Pal)諧音驢友),爬爬山、遊游泳,過過田園生活,樂得個自在清閒。

 

你做你的高官、總裁、董事長、總經理,我不羡慕;我做我的員工、農民、工人,不操那麼多心,我就滿足。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種內心平衡的滿足感,才是一種健康人的心態。

 

這並不是要人們滿足現狀,不求進取。

 

每個人都應當在事業上不斷進取,在財富上不斷追求,在學術上不斷創新,但不管你處在什麼地位或者什麼階層,都要時時找到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知足常樂」的感覺。

 

有這種感覺,就是健康人;沒這個感覺,或者找不到這種感覺,就不符合健康的標準。

 

某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來找我看病,六十一歲,得抑鬱症伴有焦慮半年。我問他得病的緣由。

 

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說:「哎!我這輩子,從來就沒有舒心過。」

 

也就是說,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過內心平衡的滿足感。他說他在某設計院工作,主持設計過不少大型專案,但成果交出去的時候,總是將主管的名字掛在第一位,他心裡一直不平衡。

 

對於這種情況,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是由公司出面簽訂的設計合約,當設計完成後,由主管領頭交付成果,具體參與設計的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是職務行為。

 

但這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心裡就是不平衡。

 

他還說,按照公司的慣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應當是六十五歲退休,結果在他六十歲生日的隔天,公司通知他到人力資源部辦理退休手續,理由是最近幾年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人數大大超編,要給年輕人讓位子。

 

他心裡更加糾結,更加不平衡:「憑什麼過去都是六十五歲退休,到了我這裡就改成了六十歲退休?」

 

於是他就和人力資源部的人吵了起來。

 

他對我說:「我這口氣實在咽不下去呀!退休的手續辦完了,我就病倒了,眼看著一生壯志未酬,機會卻已經走到了盡頭,我不甘心呀!」

 

不禁捶胸頓足,說完已經是涕淚縱橫、精疲力竭。

 

且不說這位先生當前抑鬱焦慮的狀態已經是醫生可以診斷的疾病,就說他這一輩子的心態,從來就沒有內心平衡、滿足的時候,能說他是健康人嗎?

 

由此我們知道: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無論是哪一方面的失調,都是健康的失調,都不是健康人。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解放心念: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調和怒、喜、思、悲、恐等情緒,啟動身體自癒力】》,幸福文化出版,郝萬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