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裡有很多樣貌的「老伴」。有的老伴雖有各自朋友圈,但仍有著共同的愛好興趣,會一起從事喜歡的活動;有的老伴相敬如「冰」,各自有著獨立的社交生活,唯一的連結是與長大的孩子跟孫子們偶而的聚會。
有的老伴不管到哪兒都分不開,幾乎是共依共存的關係;有的老伴關心的方式得理不饒人,總是數落另一半不好好遵照醫師的指示運動、戒菸、好好吃藥。有的老伴則是對另一半照顧得無微不至,自己卻身心俱疲。
有的老伴忍受了大半輩子不幸福的婚姻,直到孩子大了,決心離開婚姻;有的老伴是第二春,可能年紀差距較大,可能曾經有過婚姻…。
我一直覺得婚姻關係是一種很神奇的關係,生長環境、個性可能都大相徑庭的兩個人,一起生活的時間卻比任何一種關係都要來得長。婚姻狀態對於與疾病或健康相關的科學研究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參數」,因為許多研究證據顯示,婚姻狀態對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已婚相較於未婚、離婚或鰥寡的人,有較低的疾病風險甚至是較長壽,這有可能是婚姻直接帶來促進健康的影響;但更有可能的是,比較健康的人比較容易結婚以及維持婚姻,而婚姻帶來更多物質與社會支持,因而增進了健康。
單身失智風險高42%,等同抽菸、不運動
不只如此,婚姻狀態也與老年最重要的退化疾病——失智症的風險有關。2017年的一篇研究統整綜合了15篇論文、共80幾萬人的資料,發現單身者相較於已婚,增加42%的失智風險,而鰥寡的人則增加20%的失智風險。有趣的是,相較於已婚的人,離婚者的失智風險並沒有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中的婚姻狀態大多指的是70~80歲時的婚姻狀態,而一直都單身增加42%的失智風險,相當於不運動、低教育程度、抽菸或高血壓所增加的失智風險。
之前提過的《哈佛教你幸福一輩子》的作者喬治.華倫特醫師,也在這長達80年的〈成人發展研究〉中,去了解婚姻關係對老年身心健康的影響。
研究中發現,離婚並不是必然對身心健康有破壞性的影響,若離婚後再婚,並且能夠維持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第二段婚姻的人,其老年的心理健康狀態與一直都維持幸福快樂婚姻的人並無二致,比長久處於不快樂婚姻的人要好得多。
因此,「離婚」這個狀態本身並不是能夠預測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能夠長久的愛一個人,維持穩定而幸福的親密關係,才是成功老化的關鍵之一。
伴是「老」的好,結婚越久越快樂
另外,從過去的觀察可以知道,離婚率隨著年紀以及婚姻的長度而下降,原因可能包括脆弱的婚姻已經被淘汰,年紀越大越不想改變,或是結婚越久利益糾葛越多,離婚要付出的代價越高等等。
但離婚率下降是代表快樂婚姻的比率增加嗎?從這個長達80年的長期研究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同一段婚姻,隨著進入老年,「老伴」們在身體與心理需要依賴對方的程度增加,很多事情需要彼此扶持著才能達成,對婚姻感到快樂與滿意的程度增加。
一位參與研究的老先生在受訪時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年紀,所剩不多的時日就好像假期的最後幾天,你會想盡情的享受它,我也想盡可能地珍惜與享受和太太在一起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