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重他們擁有什麼,而不是失去什麼!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別讓年輕型失智者生存受危機、困難夾擊

多看重他們擁有什麼,而不是失去什麼!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別讓年輕型失智者生存受危機、困難夾擊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報告,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的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於2021年公布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2030年失智人口將倍增至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超過2位失智者,推估台灣年輕型失智症人口,30-64歲也多達12000人,45-64歲則為11324人。

 

面對失智海嘯來襲,《今周刊》與上頂醫學共同主辦【你的腦退化了嗎?失智防治 大講堂】,邀請全民一同關心失智議題,提升民眾對於失智症的正確認知。

 

年輕型失智症是什麼?

 

年輕型失智症通常在65歲前發病,指年紀較輕時就罹患失智症。

 

在職場上有失智症狀的員工,罹患的大都是年輕型失智症,又稱早發性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個腦部病變的疾病,認知功能出現障礙,進而伴隨精神行為異常症狀,包括妄想、幻覺,終至影響人際關係,與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受到他人照護,這些不同程度的腦部病變,都是失智症的症狀表現。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舉例,「假設明天要前往101大樓參加重要餐會,理當記得時間跟地點,以及當天的行程規劃等等,都需要健康的腦部去預前準備。」

 

認知功能包括:執行力(抽象思考)、記憶力、語言,以及空間感和注意力。而這些認知功能出現問題時,即代表腦部可能出現病變。「當我們無法如準確時間到達、生活能力產生變化時,就要小心失智症風險。」

 

企業發揮照顧員工精神,有相關失智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年輕型失智症者多半會牽扯到工作問題,像是忘記行程、決策錯誤、易疲憊以及語言障礙與財務處理出現困難等,值得嚴加注意身體狀況。

 

「若因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導致工作無法勝任,就會讓人失去對工作的熱忱。」

 

徐文俊補充,當同事變得比較安靜、書寫能力減弱、職場人際關係處理出現困難時,就要當心已出現失智症症狀,而非僅歸類於工作壓力、單純記憶力不佳,或是工作技巧的退步。

 

電影《明日的記憶》也曾提及,當中的角色是一名業務,他無法到達想去的地方,對人事物辨識能力變差,社交能力下降,情緒控管也低迷,其中,沒來由的情緒暴躁、憂鬱等等都是極早期失智症的前兆。

 

「如果企業能發揮防範的精神,就能在有失智症潛在威脅的同仁做出決策失誤前,就協助接受妥善治療,方能避免造成企業財務上,以及患者各方面的損失。」

 

徐文俊呼籲企業應發揮照顧員工精神,鼓勵員工若有相關失智症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而非害怕被責怪、解職失去工作而隱瞞症狀、進而延誤救治,造成更大人財損失。

 

社會應多看重失智症患者還擁有什麼

 

此外,年輕型失智症對於患者就業有重大影響,除了恐失去工作、影響自我認同與價值,也會因失去信心降低與社會的接觸,孤僻社恐也改變了患者在家中的地位。

 

即便有些患者仍有意願並尚有能力再次參與社會,卻仍有可能缺乏機會,其主因來自社會的汙名化與迷思,且過度強調失智症的能力缺損,忽略他們存在的優點與能力,都讓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生存上備受危機與困難夾擊。

 

 

「社會應多看重失智症患者還擁有什麼,而不是總看見他們失去了什麼。」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家庭,面臨到的困境與老年失智症患者家庭相較,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徐文俊提及,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相關服務嚴重不足,包含:不符合長照資格、沒有經濟能力支付、缺乏孩童代理照顧等等,這些困境都有待更多的救援,因此,才興起了Young記憶會館的成立,在各方面上給予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協助,並開創聊天式咖啡廳,品嘗咖啡餘韻之虞,又能體會失智症患者的人情味。徐文俊鼓勵台灣社會,「希望台灣更多地方有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相關服務,讓失智症者有好的預備,並且在社會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