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法對第一次露營的人,應該是很容易接受的答案,但對我這個露營老鳥而言,似乎已經有點不滿意了。
我是這幾年才常和朋友去露營,原先都是一起住民宿,但後來覺得住宿費太貴,而且以室內活動居多,所以有人提議去露營。沒想到其中有三對夫婦本來就愛露營,所以後來幾乎都改以此模式聚會。
在沒有他們帶領之前,我對露營仍停留在學生時代克難、甚至有點狼狽的印象中,後來才知道,現在的露營地提供許多便利設施。一開始,我買了一頂8人帳,希望全家一起來,沒想到3個子女露過一次之後就興趣缺缺。這頂帳篷一來非常重,二來組裝拆卸繁複,讓我一度萌生怯意。
後來改買較小的6人帳,組裝拆卸都很方便,才慢慢愛上露營。不過,露了很多次之後,發現周六下午到營地,就要準備吃晚餐,吃完泡茶、聊天、睡覺,隔日又要準備早餐和午餐,吃完接著拔營、各自回家,好像沒有真正享受到大自然,心中開始懷疑:「露營就只能這樣嗎?」
「夜衝」露營,享受獨享悠閒
因為一起露營的朋友都還在上班,只能利用週末上山,但我已經退休,平日其實也可以自己去露!所以上個月決定自己和老婆在週五晚上就先「夜衝」,隔天再與大家同歡。
有些營地開放晚上6點以後紮營,名為「夜衝」,費用折半。老婆還跟營主商量,入夜後視線不佳、山路又難走,可否讓我們下午5點就進入營區?營主豪爽,一口答應,還要員工提早來開門。
所有露營用具及食材,都是老婆在準備,連搭帳篷這件事都比我嫻熟,我幾乎是完全依賴她。不過,她也有罩門,因為露營地都位居深山,路陡又小、彎道更多,老婆根本不敢開車,所以沒有我的話,她也去不成。
有次上山時,我還跟她開玩笑:「如果我不在了,妳大概也沒辦法露營了。」她笑說沒錯,然後我又接著說:「如果妳先走,我看我也不會來露營了。」
兩人輕鬆度過完全屬於自己的週五夜晚,隔天起個早,決定前往每次開車都會看到的指示牌「薰衣草森林」一遊。在這個網紅打卡聖地閒晃、拍照、用餐,度過好幾個鐘頭的悠哉時光。回到營區,夥伴陸續抵達,閒話家常後,還可以在昨晚早就搭好的帳篷內,好好睡個午覺。這時,才覺得昨晚就來夜衝,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發展興趣也要找到適合方式
前次美好的經驗,讓我們在6月底又來一次夜衝。原本計畫去走很多朋友推薦的霞喀羅古道,但查了地圖,發現從營地開車到登山口的養老停車場,單趟居然就要接近2個鐘頭的車程,若加上走步道的時間,回到營地恐怕太晚。於是決定改去營區工作人員建議,車程只要半小時的北德拉曼步道。
這裡有台灣海拔最低的神木群,而且天然、原始,也曾是原住民行成年禮的「獵場聖域」。不過,這可不是很輕鬆的行程,若不常走步道,真會累到不要不要的。
走步道,原來也不是我會從事的活動。這興趣是另一批有「荒野保護協會」背景的朋友所帶領與培養出來的。
他們為這個團體取名「蝸行」,不只以大自然的活動為主,也常搭配當地文史導覽,讓每次行程不只鍛鍊身體,也充滿知識性。近幾年,我和老婆平日也會自己去走市區或近郊的步道,算是訓練肌力之外,再增加的心肺功能訓練。
興趣很難自己培養,一定要有人帶路,而這些人多半都是新朋友。以「露營」和「健行」為例,若沒有他們帶領,我大概不會嘗試,但一旦成為自己的日常之後,也應該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