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常常在臨床上看到許多腫瘤很大的病人,現在偶爾還會看到,可是相對少很多。我記得有位病人,約六十多歲,發現時整個乳房都是大腫瘤,每次回診都是兒子陪著來,她總用台語說:「感謝醫生!幸好有醫生你。」那時候真的會覺得這個病人一點也不囉嗦,相較有些病患是一坐下來就拿出一張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問題,有時候一天看診累了,也只能勉強打起精神回答。
但是當病人非常信任你,把健康完全交給你,醫生自然會為患者好好設想,所以我對這位病患印象很深。開刀之後她好了,後來就消失了,不知是因為復發還是其他問題。通常復發的病患會轉到腫瘤科做後續治療。所以,某種程度是幸運的,雖然是治療癌症,我較少直接面對病人生死。
台灣年輕乳癌患者比較多,在流行病史上,我們一直認為台灣的乳癌跟歐美的狀況有點不一樣,但隨著台灣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罹患乳癌的年長者也愈來愈多。有一次我在超音波室,幫一位約三十歲出頭的病人做超音波檢查,一看就知道是乳癌。我幫她做穿刺,暗示她可能是乳癌,做了穿刺後要預約回門診看報告,病人當場眼淚就掉下來。
她說:「醫生你一定要幫我,我的小孩還小。」
我看過很多罹患乳癌的年輕病人,最常講的話就是這幾句:「我的小孩還小。」「我要陪他們長大。」看到病人來門診、化療,有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年輕婦女有先生陪伴,就會替病人感到欣慰。其實乳癌的病人預後都很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早期發現吃抗荷爾蒙藥物五年就沒事了。五年後治療結束了,我們會跟病人講,記得半年、一年回來追蹤。有時候病人回來檢查,先生還是陪著來,就像是好久不見的朋友,感覺大家都老了一點,但還認得出來,這樣滿好的。
乳癌可以預防嗎?
乳癌基本上沒有辦法預防。我們先來談乳癌的危險因子。很多人發現得了乳癌,但自身並沒有什麼危險因子,像是家族沒有人得乳癌;初經沒有來得特別早,並非十二歲前就來;停經也沒有特別晚,五十五歲以前就停經;生育年齡沒有比較晚,在三十歲前就當媽了。過去有研究顯示,罹患乳癌者有八○%找不到特別的危險因子致使罹癌。
台灣當今的生活型態不同以往,三十歲以前生小孩的女性愈來愈少,某種程度而言,乳癌增加可能和社會變遷有關,所有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停經、生育等都和現在生活習性有關,但也很難改變。以前我跟病友演講的時候,有人說,太晚懷孕容易得乳癌,所以希望女性早點生育,可是等到發現早點生育了仍舊罹患乳癌的時候,說不定就會後悔。最麻煩的情況是,較早有性生活又沒有生育,不僅可能得到乳癌,還加上子宮頸癌。
另外一個變化是飲食。研究發現,夏威夷的日本人罹患乳癌的人數提高,風險增加了,原因是,從日本搬到夏威夷,飲食習慣改變,偏向西化。這個研究說明了癌症跟環境有關,夏威夷大環境很不錯,所以最有可能的因素就是飲食習慣。此外,就是家族史。家族有人得了乳癌,甚至做了基因檢測,發現真的和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一樣,有BRCA1和BRCA2乳癌基因,這個危險因子是避免不了的。
乳癌預防小提醒
提醒1:我們說乳癌是不能預防的,指的是主動預防。但現在有被動預防,或稱Secondary Prevention,就是篩檢。政府提供四十五歲以上(有家族史四十歲以上)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記得要做!
提醒2:初經早、停經晚,晚生育或沒生育,罹患乳癌機率比較高,意味終其一生女性荷爾蒙暴露量比較多的人,得到乳癌的機率是比較高的。有乳癌家族史的,風險更高。
提醒3:家裡有人得胰臟癌、攝護腺癌、卵巢癌,這三個癌症跟乳癌有關的,請考慮做BRCA基因檢測。男性也可能得乳癌,也要考慮檢測。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