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就像身體疼痛,沒有撫平不會消失!他喪妻20年用1方法釋放傷痛,迎回生命熱忱

情緒就像身體疼痛,沒有撫平不會消失!他喪妻20年用1方法釋放傷痛,迎回生命熱忱

正如種子必須先裂開才得以產出新生命,人也必須承認自己對於失去、對於人生的巨變感到哀傷與傷痛,才得以獲得療癒與成長。想要度過哀傷,沒有捷徑可走。相信我,我已竭盡所能想替自己和個案找出一條捷徑,也知道在我之前已有很多人提出類似的建議:唯有去承認、去感受自身的哀傷,才能度過哀傷。

 

「痛苦時間」必然存在德國作家妮娜.葛歐格(Nina George)的小說《巴黎小書店》(The Little Paris Bookshop),有個角色針對哀傷一事,對朋友也是主角的尚.佩赫杜(Jean Perdu)給了一些明智的建言。尚失去人生摯愛,努力逃避內心的哀傷與憤怒已有多年。他的哀傷混合著愧疚,他沒能在摯愛離世前見她一面。

 

而他的朋友說:「尚.佩赫杜,你知道嗎?在每回的結束後,在每回的新開端前,有一處中間地帶,叫做痛苦時間,那是一片沼澤,你的夢想、憂慮、遺忘的計畫全都集中在那裡。在痛苦時間,你的步伐變得沉重起來。尚啊,在告別之後,在新的啟程之前,不要低估了當中的過渡時間。需要多少時間,就給自己多少時間吧。有些門檻太寬了,一步是跨不過的。」

 

哀傷確實是一種「痛苦時間」,而正如這名稱所示,需要時間才能度過,有時需要很多時間才行。除了建議要正視痛苦時間之外,還要多說一句,在這段痛苦時間內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尚.佩赫杜在二十年前失去摯愛,與哀傷共度二十年,時間顯然療癒不了他的傷痛。然而,尚全神貫注在自身的哀傷上,徹底感受哀傷、描寫哀傷、談論哀傷,投入心目中有意義又療癒的活動,後來終於有能力度過哀傷並重新開始。尚把這段過程稱為「學習如何在水中呼吸」,而這一切都始於他把注意力放在哀傷上。

 

情緒傷痛就像生理疼痛,需要被關注 

 

想一想你上次身體受傷的狀況,也許是切菜切到手,也許是刮鬍子刮傷自己,也許是用力關門卻傷到手指,也許是走樓梯摔下來扭傷腳踝。身體受傷時,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你會停下動作,全神貫注在受傷的身體部位上,對吧?

 

你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生理疼痛是一種信號,要人停下動作並多加留意;也就是說,生理疼痛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我們。假如我們碰到很燙的爐子,手指灼熱疼痛而抽痛著,那麼我們會停下一切動作,全神貫注在剛才發生的狀況上,把手指盡快從爐子上移開。

 

因為若不這樣做,就會失去手指,甚至會有更慘的下場。接著,也許會把手指浸在冷水內或敷冰塊,燙傷更嚴重的話,甚至會去看醫生。重點是,我們會先把注意力放在傷痛上,然後再盡一切所能,讓手指痊癒。

 

情緒傷痛也是同樣的道理。情緒傷痛是一種訊號,要人們停下動作並多加留意。

 

然而,在多數人的眼中,情緒傷痛的重要性及其所獲得的注意力,多半不如生理疼痛。而這樣是很可惜的,因為若不去照料情緒,傷痛就無法徹底痊癒。然而對許多人而言,處理情緒傷痛與苦痛的困難度,遠高於生理疼痛。

 

我剛離婚時,朋友莎拉說出了一件千真萬確的事。她說:「如果有人此時此刻看得到你的心,肯定會把你送進醫院的創傷中心。可是沒人看得到,所以他們就以為幾個星期後你應該就會沒事了。可是你的心沒有好,需要大量的關注與治療。」同樣的話,或許也可以說給此時此刻的你聽。情緒傷痛必須獲得照料。有時,存亡與否就要看情緒傷痛是否獲得足夠的照料,而我這麼說並非誇大其辭。

 

我之所以把寫作當成是促進綻放過程的一種手法,其中一項原因,就在於寫作最是能讓人停下動作並把注意力放在傷痛上。我們必須先承認情緒傷痛的存在,才能把情緒傷痛給釋放出來。當我們花時間描寫自身的苦痛經驗,就等於是承認了苦痛的存在,並有了釋放苦痛的意念。

 

用生理疼痛作為比喻的話,寫作就等於是照料傷口、沖掉碎屑、塗抹修護膏、貼上繃帶,好讓傷口快速徹底復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書寫修復練習:面對人生低潮與困境的12個書寫練習,把摔傷的自己重新拼起》,采實文化出版,蜜雪兒.皮爾斯著)